在铁轨上谱写青春旋律 看一群小伙如何在钢轨上“绣花”

唐山东站青年职工们正在进行唐山东站二场发车口道岔基本轨更换作业。

唐山东站是唐山、秦皇岛地区最大的列车编组站,股道密布、阡陌纵横。每天来自于京哈、津山以及其他专用线、支线的货物列车在这里解体、编组、再出发,大站场一刻不停地上演着繁忙。

在方圆约5平方公里的大站场里,175组道岔散落其中。9种不同型号、108000多个主要配件,构成了列车安全平稳的拐点。这些冰冷的数字,就是看道岔配线图也得数上小半天。然而,唐山东二线路工区的线路工们却把它们温暖地熟记于心。这种硬功是如何练就的?源于他们常年与之朝夕相处,源于他们对于养路事业的高度责任感,源于他们对道岔像自己的孩子一般呵护。

唐山东二线路工区成立于1994年,是随着唐山东站开通运营而来,一直担负着唐山东站场所有线路道岔的维修保养任务。26年来,这个工区青年职工始终占据工区总人数的80%左右。一茬又一茬,一批青年职工在这里成长起来,又一批青年职工接续上来,阳光、朝气、智慧、汗水在这里成为青年职工们的“热词”。无悔的青春付出,使道岔维修保养质量优良,列车安全平稳运行。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多项殊荣。连续安全生产9308天;自2002年起至今,18年一直保持着天津市“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唐山东二线路工区班长于旺利用班前时间检查道岔维修保养机具。

今年41岁的工区工长董海波,2016年刚调到这里时,压力重重。面对工区大多数比自己小上七八岁的“兵”,面对铁路专业本专科毕业就有10来个的队伍知识结构,让他这个只有高中毕业、常年在区间线路上摸爬滚打的人“情何以堪”?如何当好这个工区的“大家长”,他心里犯了难。果不出所料,第二天上线作业,董海波连菱形复式交分道岔的结构数据都说不准,脸扑一下红了。偷眼望去,青年职工们并没有用乜斜的眼光来看他,而是眼神里充满了对他的期望和信任。下班回到工区宿舍,董海波掩门思忖,潘瑞飞、张晗等几个铁路专业院校毕业的青年职工闯了进来。说,董工长你不要怕,谁都知道你线路维修养护技术过得硬,到了唐山东站场发懵是正常现象。不要着急,我们帮你熟悉设备。青年职工们的一番话,说得这个曾经当过兵又在铁轨上摸爬滚打数年的硬汉眼圈红了。瞬间,十几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起初,董海波并不了解,工区职工们练就的过硬素质和本领是源于常年的“结对子”帮扶。针对工区铁路专业院校青年职工多,现场实践经验不足;一部分老职工现场经验丰富,但对理论知识掌握存在很大差距的矛盾。工区就采取“青帮老”、“快帮慢”、“一帮一”的互动方式,引导职工们学技练功。果然,在这种环境下,董海波很快熟悉了站场设备,也很快成为了职工们佩服的“大家长”和道岔维修保养的“行家里手”。

在即将上线作业前,施工负责人认真核对天窗点命令,等待上线指令。

青年职工张晗2018年在参加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技术比武中获得“技术能手”称号后感慨地说:“那时候妻子在甘肃省老家生下二胎不久,自己心中牵挂,思想始终集中不到技术比武这件事儿上。正是工区这个大集体给了他各种方便和支持,才有今天的成绩。”

当今铁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铁路线路设备维修保养质量要求是以毫米来计算,甚至是零误差。在这种高标准的要求下,复杂的道岔系统,决不能靠“眼看、手摸”等传统维修作业模式和老经验来维修保养了,这就需要这群棒小伙儿拿出在钢轨上“绣花”的真功夫。

驼峰线是唐山东站列车解体、编组最重要的线路,由于每天使用频率极高,峰头、峰尾线路设备磨耗也最大,道岔基本轨、护轨严重磨损、几何尺寸发生较大变化,不仅给编组作业带来了安全隐患,同时大大缩短了道岔设备的使用寿命。为此,工区在经过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在驼峰线设置了基准坡度标高,以此为参照,保持圆顺度。同时,在复式交分道岔的尖跟采用了铁垫板加强,以此来保持轨距。这些看似慢工细活的作业方式,不仅有力地保障了驼峰线设备安全,同时也将原来每周都要进行反复整修,延长到每半年为一个维修周期。

青年职工们把提前准备好的岔前基本轨运送到作业现场,准备进行基本轨更换作业。

同样让这群小伙儿付出成倍心血和“绣花”耐性的还有唐山东站二场发车口的道岔群,由于24小时从这里发出的列车频繁,使道岔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尖、基轨磨耗严重、轨件折断、几何尺寸变化等等病害频发,考量着小伙子们的耐性和心智。一组新道岔购入成本价格约35万元,等道岔大修更换道岔,既不现实又浪费成本,唯一的出路是强化道岔的日常保养。于是,一系列诸如尖、基轨打磨、几何尺寸调整、轨件更换复紧、各部位润滑保养……常态化地在道岔群展开,小伙子们拿出“绣花”的耐性和真功夫,“精耕”着这片繁忙的发车区,时刻确保着道岔设备安全。

在唐山东站大站场里,天窗点维修计划排列密集,一般每天7:30-9:00为驼峰线天窗点、9:50-12:50为津山线下行天窗点、13:00-15:50为津山线上行天窗点。看似普通的几组数字,背后却默默记载着青年职工们的无私奉献。为了干好早天窗点,他们每天6:30就要点名、出发,天窗点作业结束后又要迅速且有条不紊地转战第二个天窗点,等作业结束后迅速回工区吃饭,继续上第三个天窗点。紧张的“追天窗”是唐山东站特殊环境下的产物,也是秦皇岛工务段管内唯一一个天窗点密集安排的站场。“日出而坐,日落而息”在这里充分体现,而这些80后、90后的小伙们却没有怨言,甚至不攀比其他车间,心无旁骛地向着养护好道岔的最终目标努力迅跑。

“唐山东二线路工区是我们车间的‘小虎队’‘王牌军’,无论是在道岔更换大修施工现场,还是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这支队伍是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队伍,”车间主任李岩说。

如同唐山东站每天来往穿梭的列车一般,唐山东二线路工区也时刻处于繁忙状态。来自于甘肃、吉林、天津、河北、内蒙古等省市的青年们汇聚在这里,怀着“用设备质量保安全”的共同信念,用在铁轨上“绣花”的真功夫,绣出列车安全运行的锦绣前程;用爱心、责任、奉献,共同在铁轨上谱写最激昂动听的青春旋律。(马勇 李众 刘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0年 7月 1日
下一篇 2020年 7月 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