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岁月安好,
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这句话,
放在洪灾来临时同样适用。
连日来,长江干流支流全线超警戒,部分江河湖库水位持续维持高水位,有的河流甚至发生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大洪水,情况十分危急!
江河堤防,是第一道防线,犹如抵御外敌入侵的“城墙”,将洪水隔离在安全距离之外。
为了保卫大堤内的家园,有一群人,他们上堤巡守,24小时日夜不停巡查,保江河安澜,与洪水作战,成为驻守一线的“防汛哨兵”。
堤上的哨棚
7月8日,芜湖长江三桥西桥头,大堤上驻守着一个防汛哨棚。哨棚由钢管和雨棚布搭建,印着“龙泉民兵营”的红旗迎风飘扬。
哨棚内,摆放着两张凉床、一台电扇和一个电水壶,几根拨草棍排放在门边。
75岁的马立谊和58岁的邓立武,是驻守哨棚的巡堤员,他们正在防汛记录值班表上填写着巡堤情况。
“我从1963年就参加防汛,1983年、1998年、2016年的大水我都见过,算是防汛老兵了。”马立谊自豪地说。
每天的巡堤,其实就是给大堤做“健康检查”。“要检查有没有渗水、管涌、漫溢等险情,要是发现了就得立刻 告、马上处理,一点儿也耽误不得。”邓立武介绍说。
比如说管涌,我们讲叫“翻沙鼓水”,地面上或坑塘里冒水冒沙,冒沙处形成“沙环”,发现这个就得赶紧 告处理,要不然严重的可能决堤。
这时,巡堤结束的孙道华回来了,一句:“没有发现冒泡鼓水现象”,预示着该堤段的安全。邓立武拿起值班表认真地填写了起来。
这个哨点由二坝镇龙泉村村干部带头、5个人值守,负责芜湖长江三桥到二坝航修站这一公里堤段。
就在这长长的大堤上,许许多多的人日日夜夜守护着堤防安全。
江边的无人机
“嗡嗡嗡……”在无为大堤裕黄段,一架小型无人机飞在江堤上,犹如一架小小的“侦察机”正侦察敌情。
如今,巡堤查险也用上了高科技。
“我们今年购买了无人机,推行人机结合、空地结合的新模式,无人机可以排查巡堤人员无法到达的长江岸线等区域,效率很高、效果很好。”无为大堤裕黄管理所所长徐林生表示。
除险加固
那些历史险工段、穿堤建筑物、崩岸段,都是大堤的薄弱环节,必须时刻紧盯。
“同马大堤巨网段是历史险工险段,已实施了同马大堤巨网段应急除险一期工程,现阶段我们采取了有效应对措施,工程技术人员定期进行沉降观测分析,堤防管理人员每天巡逻查险,做好监测预警和信息 送。”皖河长江河道管理局局长曹应华介绍说。
省长江河道管理局局长杨月明表示,7月7日10时起,省管长江水利工程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已提升至Ⅱ级。
守卫巢湖
由于长江水位上涨,高水位的顶托,巢湖流域排水不畅,导致巢湖中庙、西河缺口等仍超警戒水位。
巡堤查险与堤防修复,专业性、技术性要求高,且需要技术人员指导和大量应急抢险物资。
“这些天,我们备足了人力、物资,就是要做好防大汛的准备。”肥西县水利局副局长王庆说。
汛期,肥西县配足了编织袋、防浪布、石料等防汛物资,购置配备了冲锋舟等防汛设施;
组成17个各类专业人员参加的防汛专家组,明确沿巢湖、派河、丰乐河各段的技术负责人,指导巡堤查险,参与审定隐患整改方案;
组建了两支防汛应急队伍,分别是60人的肥西县防汛应急抢险队、50人的肥西县防汛应急排涝队。
王庆说,筹备这么多,就是要确保临危不乱、万无一失。防汛,都是人命关天的事。
看一组数据:
7月9日,全省抗洪抢险投入13.46万人,上堤巡查防守7.54万人。投入机械设备1688台套,日开机排涝10.68万台时,日抽排水量5.84亿立方米。
请记住这些普通人,
就是他们在日日夜夜
守卫着我们的安全。
堤外,是汹涌洪水,
堤内,是父母妻儿和千万家庭。
守堤,就是保家,
就是为千家万户的岁月安好
而负重前行!
文字:王弘毅王恺 龙龙黄钰莹
图片: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安徽新闻网视觉安徽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