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总包提交SC施工电梯基础处理方案,拟在地下室顶板上放置施工电梯。实话讲, 我对于施工电梯的传力体系不清楚,为此,买了几本书看,又在网上找,也没有找到一个施工电梯结构体系描述的。它的自重和载重是如何传至基础的,每次坐施工电梯时,都想搞明白这个问题,但没有搞明白。吊笼的支撑点在哪里?书本上找不到如何办,灵机一动,想到了监理人员唯一的“优势”,于是打电知给安装单位,下午就开车到基地实地学习。
在基地,有20年工龄的刘师傅,带着我们参观。我先是看这个施工电梯支撑点的结构布置问题。
施工电梯吊笼止方位置,是两个电机共同通过六角螺栓栓结在一块钢板上,形成一个驱动机构,这个驱动机构有两个动力齿轮,沿着固定在导轨架上面的齿条下或上行,这就是吊笼实际的悬挂点,驱动机构的下面通过销轴连接着吊笼。驱动机构和吊笼通过滚轮,从两个方向抱住导轨架上四个角上安装的滑行钢管,防止向外倾覆。那么,这个吊笼对于导轨架就形成了两个作用,分别是向下的重力和一个倾覆作用,基础主要承受重力,而倾覆力就应当由每10米一道的附着架来承受。
吊笼靠着导轨架这一面的外墙,布置有防坠器的齿轮,也是咬合在齿条上,防坠器则安装在 吊笼内。当下坠时,它的高速运转将导致电梯停机运行。其余的就是几个行程开关。同样,碰撞设置在外面,开关在吊笼的里面。从吊笼的标志上可以上看出,上面一排三个行程开关,分别是上限位、下减速、上减速,中间是个总行程开关,可以上下限位,最低一排是下限位。
然后在刘师傅的带领下,看了限位板,分别装在导轨架的上端和下端,这个限位板与行程开关产生碰撞,导致常开与常闭的触点进行线路转换,行程开关(限位开关)和交流接触器类似,交流接触器是通过通电线圈通电进行吸合来实现这个常开与常闭的转换。
最上面一节的导轨架,是不带齿条的,在驱动机构沿着齿条的背面位置,还装一个行程开关,当驱动机构到了齿条最顶端,它可以动作,这样为防止冲顶,就会有三个限位开关形成三道保护。
参观完施工电梯之后,借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又让师傅领着看了塔吊的各种限位保护措施。上次安装塔吊时,太高了,上不去看不到,下次再介绍。
通过本次自己组织的专业培训,我始终琢磨的一个问题终于搞清楚了,为什么我国塔吊倒塌率如此之高,培训机制不完善是重要的一个原因。考试或继续教育很多,但大多限于书面的和形式的,低成本的,和实际工作联系不密切。
顺便介绍下,行程开关常用的有三种,力矩限制器用的是直碰式的,吊笼外墙上用的是旋转式的,还有一种叫做微动式的,我各买了一种,还没有寄过来。一个开关10元钱左右,建议大家买一个,拆开来看,比看书强多了。
行程 开关:碰上,常开和常闭线路互换
吊笼邻导轨架面:行程开关和滚轮(抱住导轨架上的滑管)
吊笼邻导轨架面:防坠碞外面的滚轮
下面的四个滚轮(抱住导轨架上的滑管)
导轨架、齿条、滑管
驱动机构的两个齿轮和齿条
驱动机构的抱轮
两个电机组成的驱动机构
驱动机构与吊笼连接的销孔
驱动机构上面的行程开关
吊笼反面的行程开关碰撞机构
限位板
最易出事故的导轨架边接用的销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