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铺营线路工区管辖设备大多处在半山区和丘陵地带,设备管辖数量多、曲线长,养护好线路设备不容易啊,平时你要多留意,设备结构特点必须牢记在心……这个工区地处偏僻,而且青年职工多,管理起来难度大,你必须耐心加细心才能把职工凝聚在一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工区管理不比咱家啊,要当好这个家长不容易,你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躬先垂范……”每次张树平看到儿子张敬波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嘱咐,而儿子张敬波也愿意时刻听父亲这些看似絮叨的叮嘱,因为在他对线路工区的日常管理中,父亲的这些叮嘱很受用。
张树平、张敬波父子是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秦皇岛工务段迁安线路车间的职工。父亲张树平自28岁在迁安线路车间管辖的马铺营线路工区当线路工,至今已有31个年头。在这31年里,张树平在工区当了20年的工长。2017年,儿子张敬波接替父亲当了马铺营线路工区工长。父子俩、两代人,共同见证了小小山区线路工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共同见证着山区铁路线路结构的不断改善和质量的稳步提升。
说起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马铺营线路工区线路设备状况,今年59岁的张树平记忆犹新。当时,这个位于津山铁路线迁安地区一隅的工区就是一个“老大难”的工区。这个工区管辖的26.5公里的线路设备中,就有道岔22组、曲线12条,而且由于处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夏季线路翻浆冒泥、冬季线路冻害频发。夏挖冒泥、冬治冻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成为当时养路工们挥汗如雨的渊源。
1997年,36岁的张树平当上了马铺营线路工区的工长。面对管辖设备中翻浆冒泥、曲线磨耗等等诸多线路病害,有血性的男人们每天扎在线路上,无论是线路设备病害的日常整修还是每一颗道钉、螺栓的保养;无论是铁路六次大面积提速会战还是适应新时代铁路发展需要的每一次精准检修。张树平和工友们,把智慧和汗水融入了每一颗石砟、每一寸铁轨、每一根枕木。张树平说,他和工友们手上厚厚老茧,就是那些激情奋斗岁月里永不褪色的记忆。
二十一世纪初期,马铺营站换上了提速道岔,然而,处于几条线汇集的接发车口繁忙地段的5号道岔,曲尖轨磨耗非常快,有时每个月就需要更换一次,人力、财力受到很大的牵制。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张树平带领工友们对线路高低、方向、水平、三角坑、轨距、支距、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导曲线半径等逐项调查整治,观察行车速度的变化、通过列车的趟数……经过精心的排查整治,马铺营站5号道岔曲尖轨,从每个月更换一根缓解为每个季度一根。
更换频率降低了,对于这样的效果张树平并不满意,他继续现场观察掌握列车通过道岔的蛇形运动轨迹,并和秦皇岛工务段线路技术科等业务科室,一起探讨新的整治办法。通过研究,在段业务科室的指导下,张树平在道岔尖轨尖端至曲基本轨接头内侧加装了一段约2.6米的护轨,用护轨进一步控制列车运行通过道岔的稳定性。护轨加装以后,曲尖轨的更换次数由每个季度更换一根减少为每两个季度更换一根。随着津山铁路线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张树平又建议5号道岔使用防磨尖轨,拆除了加装护轨,减少道岔零配件数量,曲尖轨由每两个季度更换一次,减少为每年更换一次,每年减少维修成本支出4万余元。
2017年,因为身体原因,张树平辞去了马铺营线路工区工长的职务。迁安线路车间的领导们权衡再三,把已经有14年线路维修经验的张树平的儿子张敬波调到马铺营线路工区任工长。起初,父子俩都心存顾虑。父亲张树平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儿子的线路养护水平不低于自己,接替自己当工长完全胜任;顾虑的是,儿子敬波从小粗线条、遇事不冷静,这可是保安全的大忌。儿子张敬波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他不仅是迅速成长起来的铁路新一代,当了工长有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忐忑的是,接过父亲传下来的接力棒,感觉沉甸甸的。父亲几十年苦心经营的这片安全田园自己能否精耕好、发展好,假如有点闪失,对不起父亲更对不起信任他的领导和同事们。
就像父亲张树平说得那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马铺营线路工区虽然只有十几名职工,但人员成分却很不简单,既有老职工也有新职工,既有铁路专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又有土生土长的“老行家”。这些跟父亲打的一片“火热”的职工,大多是父亲亲手带出来的徒弟们,斜着眼睛看着张敬波如何对他们施展新官上任后的“三把火”。
“三把火”烧起来了,但是烧的不是职工而是烧给了自己。上任之初,张敬波首先用了最短时间了解、熟悉管内线路状态,哪段是线路病害易发地段、哪处是夏季汛期防洪的重点处所、哪组道岔几何尺寸不易保持、哪条曲线钢轨侧磨严重……这个不善言谈的32岁小伙子都一一记在本子里、铭刻在脑子里。以至于,现在张敬波对管内的设备如数家珍,他说都得益于那时候的详细摸排和几年来循序渐进的积累。
2018年3月春寒料峭,繁忙的春季集中修开始了。迁安线路车间承担沙河驿站18组道岔大修任务。大任务面前,张敬波带领马铺营线路工区的职工们首当其冲到了施工会战的最前沿。连续多日的超强体力付出,让包括他在内的小伙子们吃不消了,满手水泡疼的钻心,有的职工扔掉捣固机、扒镐坐在旁边休息,而张敬波却甩掉棉衣咬牙坚持作业。他的行动激励了那些松劲儿的职工们,大家纷纷再次拿起工具咬牙坚持。
张敬波说,工区管理没有妙招可言,只有持之以恒的严爱相济。工务维修体制改革之后,打破了原有的段、车间、工区三级管理模式,变为以车间为基本的生产单元。新体制、新形势下,线路工区如何保证运输安全?这一新的命题,时刻在考问着张敬波。调任工长不久张敬波就发现,职工们还是以原来“粗放型”的观念来作业,凭经验干活的行为屡见不鲜,随之带来的是重复用工、作业返工。经过一段时间的摸排,张敬波摸清了这种现象的症结出自于职工们的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必须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张敬波从转变自身思想开始,无论是从班组基础管理还是到线路设备维修养护,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去做,带动职工们把标准落实作为常态。
从2017年到2020年,3年间张敬波发现和防止管内安全突出隐患17件,受到秦皇岛工务段多次单项奖励。
张敬波的表现和变化,马铺营线路工区职工、迁安线路车间领导看在眼中,作为父亲的张树平更看在了眼里,也喜在了心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