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故事 · 十」胶东面磕子习俗

烟台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微信号:yantailvyou)——旅游资讯、行业动态、优惠信息、精彩活动与您分享!

还记得《红楼梦》里宝玉挨打后要喝小荷叶莲蓬汤的章节吗?“薛姨妈先接过来瞧时,原来是个小匣子,里面装着四付明光烁亮银模子,都有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精雕细刻着栗子大小,也有菊花的,也有梅花的,也有莲蓬的,也有菱角的……”里面说的模子,就是面磕子。

胶东面磕子习俗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胶东地区历史最悠久、持续性最强的一种古老而又不断出新的面食文化民俗。

面磕子是面食印模文化大家庭中的一员,我国早在唐朝就有面食印模的资料。据专家考证:“早期民间的原始磕子(古代也称为“范”),是工匠用泥土雕后通过民窑烧出来的,是黑灰色土陶制品。”胶东的烧饼磕子最有代表性,现在看这些民间用的面磕子,除实用之外还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极有特色的收藏品。

元、明、清时期的面磕子无论使用何种材料,在材质上、色泽上、形状上都能因材施艺,显瑜掩瑕。这种原始形态,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胶东,在当地百姓把面磕子都称作“卡子”(读音),分为火烧磕子、月饼磕子、巧果磕子、糕点磕子、吉庆民俗磕子等等。岁时节令,祈福延寿、嫁娶生子、喜庆节日都要做“磕饽饽”,要用到模具“面磕子”,这种专用模子雕刻出来的,花纹图案有莲蓬、鱼、桃、蝉、狮、猴等各种造型,使用时把和好的白面放入刻有花纹图案的磕子里面,磕出来,然后上锅蒸,有的烙烤,也有的油炸等,最后用胭脂品色点染而成。用磕子制作出来的面食,不但美观生动,而且香甜可口。

胶东人做面食具有较强的艺术性,用上俗称“磕子”的模具,做出来的面食近似于浮雕艺术。面磕子图案多样,有的图案小巧玲珑,取材吉祥如意,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盼望;有的图案生动形象,取材历史事件,展现了时代的变迁。

不同节日,选择不同题材的印模,所以“磕子”的种类很多,常在一块长约40厘米的木板上刻3枚至5枚模纹,形成一套。比如,莲子模,用于结婚、寿诞、年节宴会,在这种宴会上常以莲子为食品,取连生贵子,多福多寿,莲开并蒂等吉祥寓意。巧花模,用于七夕节日,纪念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还有寿桃与火食模,这是比较普通的面食模,多取寿桃、石榴、佛手等外形。

面磕子的材质大有不同。石制面磕子取材于莱阳、莱州、栖霞产的滑石。泥制面磕子大都以莱阳、龙口、栖霞一带的红、黑、青、黄颜色的陶土烧制为主。木制面磕子质地细腻,紧实耐久,凿刻起来有很好的韧性。

胶东面磕子材料以梨木为正宗,也有用苹果木和枣木的,但枣木比较硬,用专业话说叫需要“沤”,而且需要半年时间制作,出品率极低。而用苹果木则容易变形,所以一般都会用梨木制作。

胶东面磕子有阴刻、阳刻、阴阳兼刻三种形式,现在多数以阴刻为主,先凿后刻,以单面和双面凿刻形式为主。

做传统的面磕子要经过五道工序。1)选料,原料不能太小,近几年果木已经越来越少,已成为稀缺资源;2)下料,要按照要做的模具的形状和深度将果木切割成小块备用;3)蒸煮,为使木料不开裂,新料都要经过高温蒸煮使其不变形,处理好的木料几十年都不会变形开裂,但是木料蒸过,做成模具后要格外小心,不能放太阳下晒,也不能放干燥通风处,否则有可能会出现裂纹。要放阴暗潮湿的地方一段时间等水分干的差不多了就可以放心使用了;4)造型,要根据要做的形状图案将木料做成大体的样子,然后用工具将木料掏成想要的形状;5)雕刻,用传统的工具,一下一下手工雕刻成美轮美奂的图案。最后成为一件可用、可收藏的艺术品。

目前,雕刻精美的纯手工面磕子正在烟台民俗文化大院(莱山区山海路96号天籁花园东,电话:0535-6711201/13686380210)的民间艺术展览馆展示和销售,另外在庙会、集市、市场上也有售卖。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7年 7月 1日
下一篇 2017年 7月 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