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滩上架起祁连天梯

听风把脉 独眼护鹰 荒漠机务兵创57年无人为责任事故神话

戈壁滩上架起祁连天梯

士兵们笑着说,他们常年在外场端着饭盒看飞机,飞机落地放饭盒,有时候冬天里做完飞机再次出动准备时,饭菜上却早已结了冰碴。震耳欲聋的飞机发动机轰鸣声让不少官兵患上了耳鸣,而长期在狭窄空间作业,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这些职业病也常年困扰着他们。

独眼护鹰 干机务就要能够承受艰苦学会坚守

大漠戈壁的机场好似蒸笼一般,一到午后更是烤得人脚底板发烫。大队军械分队长叶忠清趴伏在机舱内,右眼紧紧贴在校靶镜头上,屏气凝神、全神贯注,双手缓缓地转动着棱镜:“正了!准了!”

这是他今天校靶的第10架飞机了。

叶忠清左眼的故事要从2010年说起。那年冬天祁连山上大雪纷飞,飞机前落满积雪。为了防止飞雪吹进飞机里,飞机附近的雪只能靠人力小心清扫。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叶忠清不慎伤到左眼,造成视网膜脱落。后来虽辗转兰州、北京等多地治疗,但却始终未能康复。从此,老叶的左眼永远失去了光明。

周边的战友看到叶忠清突遭横祸,无不感到同情和难过。要知道,眼睛对于一个机务兵有着怎样的意义,左眼失明就基本上宣告了老叶机务事业的死刑。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部队领导纷纷找他谈心,想给他安排轻松的工作岗位;地方的朋友和家人劝他转业,以求得更好发展……

笨鸟先飞 从拆铆钉开始重新寻找视角感觉

然而,校靶、安装瞄准具……这些对正常人来说都不简单的工作,只靠一只眼来做谈何容易。左眼失明带来的困难难以想象,视力偏差就像只拦路虎一般挡在工作面前,对于叶忠清而言是个不小的考验。

“有一次,厂里对飞机进行定检,需要拆卸铆钉。本身很简单的一项工作,我却因为左眼看不见,右眼半天对不准螺口,愣是在一个位置费了半天工夫,才缓缓将铆钉取出”,叶忠清谈起那次经历难掩沮丧。

“既然不行,那咱就笨鸟先飞,使劲练。”看着别人迅捷的动作,叶忠清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跟普通人一样,保质保量完成机务维护。

为此,他把自己当作新兵,和新战士一起训练,重新寻找视角感觉和维修技术,并从最简单的拆铆钉开始,1遍、2遍、3遍……别人练半小时,他就练1小时,甚至更长。大半年下来,叶忠清双手长满了老茧。

如今战鹰已经再次回到老叶的手上。“只要从他手里放飞,我们都很放心”,战友们说道。

听风把脉 机场听“风语”处置隐患 在家却仿佛失了聪

轻推油门,巨大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别人唯恐避之不及,机务二中队机械技师李晓锋却总在这时主动往前凑,“发动机的声音就像是一首交响曲,能从中听到战鹰的情绪”。别人耳中的噪音,在李晓锋这里竟成了动人的旋律。

李晓锋说,听发动机声他有着自己的“门道”。有一次飞机出动前,李晓锋像往常一样检查各部件后,分别到尾喷口侧、机翼侧听“风语”,巨大的噪音中李晓锋听到了发动机的喘震。他果断处置,叫停了该架次飞机,深入检查后发现发动机滑油量过低,成功将隐患留在了地面。

然而,这个机场上的“听风者”在家里却仿佛失了聪。“你怎么又把电视开这么大声?整个家属楼都知道你李晓锋在看电视了。”同样的提醒,李晓锋的妻子不知道说过多少次,可李晓锋却是“屡教不改”。

“发动机的部分故障能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如果戴上耳机有些故障就会成为‘漏网之鱼’”,李晓锋这样解释自己的坚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6年 10月 7日
下一篇 2016年 10月 1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