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治理一直是城中村治理的难题。总部位于广州的央企中交四航局白云水务项目部有这么一群人,在治水路上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羊城的青山绿水做着贡献。
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三元古庙,坐落于广州市白云区,是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传统的地方。但是,随着近年城镇化不断加快,出现过黑臭河涌,水质问题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为进一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向纵深发展,持续开展水环境治理,广州白云区政府启动了城中村污水治理工程。2019年,中交四航局牵头联合体中标白云区十几个城中村的截污纳管、供水管网工程,由中交四航局一公司负责施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施工单位来说,面对着超50平方公里的施工范围、180万米的高空立管、33万多米的混凝土污水管、62万多米的自来水管以及三万二千余栋居民楼、100多个生产合作社、几十万人口的治水任务,第一批污水治理的施工时间只有10个月,可谓时间紧、任务重。
“所有施工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纳污目标,让水变得更清。特殊的施工位置,需要与相关设计院沟通定制多个小型机械设备,满足现场施工要求”,该项目总工程师吴木怀说道,“压路机、吊装索具等可移动的机械设备,需要对现场勘查后才能提出设备定制要求。”
在太和镇田心村路口,一条长约20米的深沟被挖开,而在沟的上层穿插着多条管线。由于道路并不宽广,且地下埋设军用光缆、机场专用管线等,难以用机械进行挖沟,只能人工作业。在开挖每一道沟之前,都需要用专业工具进行物探,掌握地下管线埋设的基本情况。相比立管施工,污水地埋管施工困难重重。这样的情况,在治水过程中只是一个缩影。
“城中村巷道狭窄,最窄的地方不足1.8米,还要预留出 50-60厘米作业范围, 地埋管线路基本都在住户的门口”,该项目工程部部长游成祥说道,“且大部分房屋建筑底层为悬挑型,作业面狭窄。”
以良好沟通处理“毛细血管”
在房屋密集的城中村施工,不仅技术上是一个难点,与村民之间的沟通协调更是一大挑战。心理学家戴尔·卡耐基曾说过,“如果你是对的,就要试着温和地、技巧地让对方同意你。”
为了摸清与每一个村民不同情况沟通的“毛细血管”,中交四航局白云污水治理项目部专门与村委会联合成立了专项协调小组,负责入户与村民沟通,得到村民的理解与支持。在污水治理施工区基本上都能看到密密麻麻的楼房外墙铺设了污水专用管,这些管均从每家每户的村民家中接出来,一路下来沿着污水管道将污水送达到附近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为让工程顺利开展,专项协调小组针对村民反对施工的各种原因进行协调方案的制定。
“记忆最深的是,广州有的人讲究,家里有孕妇不能轻易动工,这是广东风俗。为了说服这家有孕妇的居民进行接管施工,由村委队长多次深入该居民楼作耐心的解释工作。在得知此举会大大改善他们的生活居住环境时,最终同意安排立管作业”,该项目党支部书记洪彦彬告回忆道,为了保护城中村的祠堂和老旧房屋,项目部采用了钢管旋喷桩做支撑,保护古建筑。此外,在地埋管设计初案出来之后,都会征求村民的意见。
以一渠清水回馈白云生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半年前的白云区,很多巷道一下雨就积满水, 甚至达到一米多深,雨水污水排不出去,漫进村民的院子,臭味熏天,这是由于未进行雨污水分离所导致。而今,从2019年6月开始,已过去7个月了。
“心系村民干实事、绿水青山暖心间”、“百姓贴心服务员、精品工程铸造者”??????2019年年底。项目部陆续收到当地村民居委会送来的锦旗。“这些不只属于我们,也属于村委、街道、水务局和广州市白云区政府,正是因为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才得以完成艰巨的治水任务”,项目部经理助理赵运福说道。
中交四航局白云水务项目部治水之路还在继续前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碧水清波的白云新容颜将会展现在市民面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