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即位之初开始营建皇陵,《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远眺秦始皇陵
在秦始皇陵封土西部78LYL.3号陪葬坑出土两乘铜车马,1号车为立车,车马通长225厘米,通高152厘米,重1061公斤。横长方形的车舆四周立栏板,后辟门,中央立车伞,车上配备弩、矢、盾等兵器(图1)。2号车为安车,车马通长317厘米,通高106.2厘米,重1241公斤。车舆平面呈“凸”字形,以墙板隔为前后室,前室左侧辟门,供御官上下,后室后部有单页门扉,供主人出入,上部有椭圆形篷盖(图2)。铜车马的长、宽、高大约是按照真车马的二分之一制作而成。
图1:秦始皇陵1号铜车马侧立面图
图2:秦始皇陵2号铜车马侧立面图
此次奉贤区博物馆举办的“与天无极——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展出了来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2号铜车马(复制品)。2号车有3462个零部件,大者长达260厘米,短者不足1厘米。工匠采用了子母扣连接、钮环扣接、转轴、活铰、带扣与销钉连接等多种方式,将各个零部件一一组装,接口多达3780个,其中活性接口3171个,焊接接口609个,带纹接口182个。
在展中
铜马中大量的鞁具链条部位、轭部配件外鞅(图3)和出土于御官俑背后左侧的铜索形器(图4)等零部件皆采用子母扣连接而成,通过数节子母扣连接,实现该器物的活动功能。索形器上附有一条较细的链条,由多个细铜丝组成的钮环相接而成,单个链环由铜丝两端对接焊成,对接面合缝严密。这种连接属于以金属丝作为链节的钮环连接工艺。
图3:二号铜车马外鞅
子母扣结构示意图
图4:二号铜车马索形器
在2号青铜马车的车舆中,前窗窗框上有两个活铰,每个活铰的一个活页接口与窗板上的两个接口以销轴连接。活铰连接后,窗板可经外力灵活转动开关,历经两千多年仍然开合自如。车舆两侧各有一侧窗,采用推拉开合的设计,侧窗板的前端及上下两面都装有持板的凹槽 ,只有后侧开放,窗户关闭时卡在三侧的凹槽中; 开窗时向后推动进入空腔中,空腔由内外两层铜板形成,内、外两层围板在榫卯连接的基础上还进行了焊接加固(图5、6)。
图5:二号铜车马侧窗
图6:侧窗结构示意图
铜车马的工艺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在有限的篇幅中仅罗列部分零部件的连接工艺就可见当时工匠的机巧,若想一窥2号铜车马的全貌,欢迎参观奉贤博物馆举办的“与天无极——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
发布 | 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信息科技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