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扳道工 站好最后一班岗

火车没有方向盘,改变前进方向甚至是调转车头都需要依赖道岔的“引导”。而随着高铁、动车开行列数的增多,在几乎所有客运线路上,原先由人力扳动的机械道岔都已逐渐被电动道岔取代,扳道工的身影也很难再见到。

“虽然门头沟车站已没有了客运列车,但为了缓解北京三大站增开客运列车的压力,今年春运期间,每天我们站还是增加了几趟货运列车。”张军说,今年是自己在门头沟站工作的第23个年头,而这也很可能是他最后一次以“扳道工”的身份服务春运。

值班电话

在门头沟站宽阔的石子路上,四五条铁轨纵横交错伸向远方。在铁轨西侧,有一间狭小的白色扳道房,在这间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里,48岁的老扳道员张军正在等待工作电话。“我在这个岗位干了23年。”张军介绍,他和另外一位同事实行换岗制,每人工作12小时,不管任何时候都得保证这间屋子全天有人值守。

2月8日上午9时45分,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好的,收到,45925次列车。”老张放下电话后,熟练地用马克笔在占线板上标注好即将进站的列车车次,并迅速整理好衣帽,拿起红、黄两面信号旗,快步走出屋子前往道岔处。

冰水洗脸

扳道工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却容不下一丁点错误。张军介绍,每接入一列火车,他都要确认是否需要扳道岔,并让火车驶入正确轨道。而一旦道岔没有到位,火车经过时就极易发生脱轨事故;道岔扳错方向,火车错入轨道的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在火车进入视线之前,他就需要用力握住半人多高的扳手,使劲从地上扳起,用力向后拉,一段铁轨也从原来的位置开始缓缓移动,“咯嘣”一声道岔握柄的底部卡入槽内,被移动的铁轨最终和另一段铁轨相交,引导即将到来的火车改变行驶线路。这时,老张还得俯下身去再次检查两端铁轨的连接是否严丝合缝,而标准就是要连一张纸都塞不进去。

除了扳道岔,巡线也是扳道工的日常工作之一。可一到雨雪天,走在钢轨和石头上,脚总是免不了会打滑。他们铁路人也想到了一个“土办法”,将小手指粗的麻绳剪成合适的长度,横向绑在脚上,增加摩擦力。“扳道、巡线都是细致活儿,既要保障车辆安全,还要保证人身安全。”老张说,他们经常需要在火车旁走动,因此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始终走在两条股道中间最安全的地方。

和大多数经常熬夜的人不同,张军对于抽烟、喝茶都没什么兴趣,在长达12小时的夜班内,他时常需要用水洗脸保持清醒。“道房里没有自来水,我们都得从办公区打水然后拎过来。”

有一次,他因为太累,值班的时候不小心睡了过去,猛然间一阵急促的铃声将他从睡梦中惊醒。火车马上就要进道,还迷迷糊糊的老张赶忙用冰水洗了一把脸,顾不上擦干净,抄起手电和信号旗就直奔道岔跑去。扳动道岔、检查铁轨、确认列车正常,忙活了半个多钟头,目送列车远去后,老张才发现自己的头发上、胡子上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冰霜。

新年计划

20多年前,张军来到这座京西小站,跟着师傅学扳道岔。“那时候特别忙,最多的时候一天得有五六十趟车从这路过,每班岗都要扳道岔两百多下,三个人同时上岗都有点忙不过来。”张军回忆,以前的门头沟站,不仅有货车,还有客车,站台上挤满了挑着担子、提着大包小包挤火车的乘客。

现在,随着公路交通越来越便捷,从门头沟往返于北京城区也不再依赖“绿皮”客运列车,而每天经由门头沟站变轨、调头的货运列车不过数辆,扳道员也由最多的三人同时值岗到如今的一人独自完成。但为了缓解北京三大站增开客运列车的压力,今年春运期间,门头沟站增加了几趟货运列车。春节期间张军仍然需要坚守岗位,而他已连续4年没能陪家人一起过除夕了。

如今,北京西站、北京南站等客流量大的车站都已换上电动道岔,只有很少一部分车站还保留着人工道岔。张军坦言,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这份扳道工作也许在未来不久就要全部被机器取代,所以把每一天上班机会都当作最后一班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8年 1月 22日
下一篇 2018年 2月 1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