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炮弹对比
鸦片战争时期,英军使用的炮弹有实心弹和爆炸弹两种。榴霰弹、葡萄弹用于近距离射击,球形实心炮弹用于远距离射击。英军炮弹多用蜡模铸造,因此其外型极圆而表面光滑,与炮膛间的游隙值小,比起清军实心炮弹来,初速高,杀伤力大。清军炮弹全部为实心弹,多用泥模铸造,因此其外型不圆润,弹体粗糙,腰线突出,增加了炮弹和炮管的摩擦力,弹径偏小影响了射程和射击精确度,杀伤力远不如英军炮弹。
文物介绍
鸦片战争时期,英军炮弹类型有实心弹、链弹、霰弹、葡萄弹、爆炸弹以及康格里夫火箭发射的炮弹等。
实心弹多熟铁锻制,在英军炮弹中占主导地位,重量不一,有68磅、24磅、18磅、12磅、6磅、3磅、1磅等。
开花弹是爆炸性炮弹的别称,因其爆炸时弹片四射,犹如花朵绽放得名。爆炸弹,分为装有定时引线的榴霰弹、内装黑火药的开花弹、内装纵火药剂的燃烧弹三种,多数火炮都可使用,射程可达600-1300米,但远距离射击时准确性远不如实心弹。爆炸弹多用于重炮或臼炮,以大射角发射。
19世纪上半叶12磅铁质霰弹。榴霰弹是将霰弹和火药装在炮弹内,用延时引信引爆。炮弹爆炸时里面的霰弹以高速向四面八方射出,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葡萄弹是采用上下两块铁板来固定圆状的弹子,子弹粘连在一起,像一大串葡萄。在200米内具有最大的威力;19世纪英国战舰使用的葡萄弹,葡萄弹是采用布、网状织品或木匣子将石弹捆成一束,很像是一串葡萄,故名葡萄弹。在发射时,石弹在火药的冲击下冲破弹体的束缚向四周飞散,有效扩大了石弹的打击面。
链弹和杠弹是用铁链或铁杆连在一起的两个铁球,发射后铁链或铁杆在飞行中将会被两个铁球拉开,专门用来攻击战船桅杆、风帆和索具,增加击中率。
文物介绍
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使用的各种炮弹,因弹体粗糙、腰线突出弹径偏小影响了射程和射击精确度,杀伤力远不如英军炮弹。
实心铁弹是广东使用的主要炮弹,因炮形大、口径小,故炮弹也小。如5000斤铁炮配置12.5斤重的炮弹,6000斤铁炮配置15斤重的炮弹。
铅弹由铅溶液铸成的圆形弹药,具有熔点低、杀伤力大、铸造与修复容易等优点,但容易炸裂。清代前期,广东沿海各营大多配置了一定数量的铅弹,与铁弹混合使用。用来击船打人的大圆形炮弹和小圆形铁、铅球。鸦片战争前虎门炮台每门大炮配有封门子40个、群子400个,封门子、群子统称铁炮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