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患者心脏房间隔缺损,心内科团队用新技术为患者“补心”

6月11日,北海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成功开展北海首例氧化膜单铆房缺封堵器植入手术,标志着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诊疗技术又向上迈进了新的台阶。

患者韦叔今年53岁,于6月10日因胸闷、气喘、心悸一周来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做心脏b超检查后发现其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北海名医、心血管内科主任朱海介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婴儿时期房间隔的配对发育过程出现异常,导致左右心房之间出现孔隙,没有闭合;患者从婴儿成长为儿童时,随着年龄的增大,就会出现胸闷、气喘、没有力气的情况,严重时会导致心衰、房颤,甚至威胁生命

植入的氧化膜单铆房缺封堵器

通常情况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都是尽早手术为好,为什么会有韦叔这样年纪大的患者来做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呢?其实,在四五十年前的那个年代,大部分患者在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时是没有条件做手术的,而其中又有部分患者在成长的过程中病发去世,只有少数患者没有出现严重的病发症状,直到年纪大了才有条件去医院做手术治疗。

如今,科技飞速进步,我院心血管内科也紧随时代步伐,用最新一代的封堵器来为患者做手术。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周骏:和第一代封堵器相比,第二代氧化膜单铆房缺封堵器是由独特的单铆编织工艺制作,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内皮化也更加迅速。内皮化的加速,意味着长血栓的风险随之降低。第一代封堵器正反两面都有铆钉,新一代的封堵器则采取了减少铆钉的设计,如患者日后因房颤或其他问题需要做射频消融手术的话,也能更好地进行穿刺。

6月11日,心血管内科团队为患者植入氧化膜单铆房缺封堵器,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无不适反应,恢复良好,已于6月14日出院。(韦诗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2年 6月 12日
下一篇 2022年 6月 1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