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内江工务段线路重点维修车间联合盐津线路车间、大关桥路车间和综合机修车间,在车务、电务、供电等单位的配合下,顺利完成内六线小关溪站3#道岔成组更换作业,为该段圆满完成内六线24组换岔施工迈出重要一步,剩余两组道岔将按计划更换到位。
万事俱备,就差今天的施工。2日凌晨2时,负责本次换岔作业的各作业组在盐津站驻地开始集结,清点机具,安排分工。凌晨3时28分,由两组四辆轨道车连挂的车组,从盐津站内驶出,将作业机具和人员送往小关溪站施工点。4时26分,作业组到达作业点,开始整理作业机具,并全部摆放在限界外。
等待“天窗”时间并不枯燥,施工管理人员抓紧时间再次对现场数据进行核对,做好做细各项工作准备。作业人员在做好施工充分准备后,利用时间闭眼休息保存精力和体力。
早上6时58分,“天窗”作业计划下达,时间210分钟。施工负责人一声令下,作业人员井然有序地开始了换岔作业。首先拆除旧道岔组,几台切割机同时拉响,几道火花点亮换岔序幕。旧道岔被分解无数小段,被转运至线路外。随后三台小型挖掘机进场,轰鸣声响彻整个山谷。这时,施工困难逐一出现。现场作业人员有近百人,要在几十米的线路及桥梁步行板上作业,由于桥梁步行板每平方米承重只有250公斤,现场盯控人员无时无刻提醒着作业人员不能集中在一起,避免出现安全隐患。此外,在线路外侧8米的距离,高速路桥路与铁路桥路平行向前,且高度较低,存在作业中的机具,尤其是装运道碴的编织袋容易吹落到高速路上的隐患,这成为了现场作业盯控的重点。最后就是作业在桥上,挖掘机在清理石碴时,要格外小心,不能挖太深对桥梁造伤害,又不能挖太浅,影响新铺道岔的稳定。
此时,电务部门开始对转辙机及信号机进行组装调试,供电部门进行线岔数据的测量,轨道车工区进行废旧轨的回收和大型机具的装车。整个施工作业现场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上午10时30分,换岔作业全部结束,经过现场线路检查,符合线路开通标准,线路正点开通。
在顺利攻克了小关溪桥上换岔这一难关后,该段24组道岔更换施工将进入尾声。从今年8月10日开始更换彝良13#道岔开始,至今已完成21组更换。今年内六线换岔作为该段“强基达标、提质增效”主题活动重点课题,主要将木枕升级为砼枕,P43、P50钢轨升级为P60,进一步提升线路设备质量,夯实铁路安全运输基础,为该段推进维修体制改革提供良好的设备基础。
许书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