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州市黄埔区永和街道涌现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生力军——退役军人志愿者,他们以22岁左右的小伙子居多。这群“90后”“00后”用行动,不断刷新着大家对“90后”“00后”的认知。24岁的陈志坚是其中的一员,为了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腰椎上至今仍留有4枚钢钉的他从上海打飞的赶回了广州。
去年9月,从军5年的陈志坚退役返回到家乡。“2018年腰椎骨折了,做了手术,回家后我暂时还没有去找工作,先休养一阵子。”今年1月26日,他赶去上海和女朋友团聚,准备陪她好好过个年,正月初七开工后再返穗。
不料,疫情来势凶猛。1月27日,永和街退役军人服务站向全街退役军人发出了志愿者招募通知。“看到通知后,我当即就在微信上 名响应号召。”陈志坚说服女友后,退掉了原来所有的行程安排,购买了1月28日的机票,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广州。
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记得, 到那天,由于电梯出故障坏了,陈志坚因为心急走楼梯走得太快,当到达位于6楼的退服站时气喘吁吁的,不得不摘下口罩大口喘气,还把现场工作人员吓了一跳。考虑到他腰椎受伤不能提重物,街道安排陈志坚到街道设置的集中隔离点值守。
集中隔离点配有6名工作人员,24小时轮值,每班2人8小时。“他因为腰疼不能睡隔离酒店的床,被安排在10点到晚上8点上岗,但他主动提前2小时上岗,推迟2小时下岗。”街道武装干事说,元宵节那天,街道领导到集中隔离点看望慰问志愿者,嘱咐各位志愿者回家吃晚饭过节,由街道领导来值守,陈志坚又悄悄地留了下来,默默吃完盒饭后,照常到各个楼层去巡查。
“其他志愿者值夜班,挺辛苦的,我特别过意不去,就想着多干点活。”陈志坚不好意思地说。早到的那段时间,他帮忙做好前一晚收住人员资料的登记工作。除了安保巡查、消毒、清运生活垃圾等工作,他大部分时间当起了“跑腿小哥”,负责为收住人员取送餐食、代购生活物资。
一次,一位小宝宝的尿不湿用完了,由于网购的货物不能当天送达,孩子爸妈着急不已,无奈之下给集中隔离点的前台打去了求助电话。陈志坚二话不说,骑着车匆匆赶去附近一家大超市,“从来没买过(尿不湿),根据他们说的牌子和型号购买了指定款。”
隔离点202房曾经住着一位湖北来穗的小伙小彭。他是应企业复工复产需求返工的技术人员,虽然没有发热和干咳等症状,但出现了腹泻。“小彭才21岁,独自出来打工,因为症状加上被送到集中点隔离,他非常害怕也感到委屈。”陈志坚说。小鹏的情绪一度崩溃,经常让陈志坚给他买烟。陈志坚第三次给他买烟时发现了不对劲,立即隔着门陪他聊起了天。
“我的军校是在武汉读的,所以湖北也算是我的第二故乡。”刚开始,陈志坚从湖北的风土人情说起,和小彭拉起了家常,“都是年轻人,很好找话题,每次聊天基本都要超过半小时。”陈志坚说起了自己的从军经历,甚至还分享了失恋经历,鼓励小彭努力调整心情,配合隔离观察。“虽然隔着门,但从语气能够感受到,他的情绪趋于稳定,心态阳光了很多。”
细心的陈志坚还发现小彭的肠胃很差。从“陪聊”的那天开始,陈志坚请爸妈每天在家做饭时多做一份,送到隔离点来给小彭吃。这样的“住家菜”和“陪聊”持续了近十天。14天隔离期满,办妥相关手续后,陈志坚送小彭返回公司。一路上,小彭不停说着感谢的话。
“若有战,召必回,是每个退役军人的使命和责任。”陈志坚说,“钢钉虽在身,但只要人民有需要,我随时准备奔赴任何战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