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检正当时 带电消缺忙

新华网西宁3月24日电(通讯员 马洁、梁威)“一切准备就绪,请求登绝缘软梯,”15日13时20分,330千伏龙源Ⅰ线33号铁塔处,国网青海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带电作业班陈培鑫通过绝缘软梯登上高压铁塔,开始进行今年春检以来首次330千伏电压等级的带电消缺。

这次消缺还要从一次线路巡视说起。近日,国网青海检修公司输电运维人员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一处危急缺陷——330千伏龙源Ⅰ线33号塔右相小号侧导线侧左线直角挂板螺栓处开口销缺失。330千伏龙源Ⅰ线是龙羊峡水电站的一条送出线,此时正值春汛时期,龙羊峡水电站水电机组出力正大,如果这条线路因故障停电,损失难以估量。但是,近期青海地区大风天气频发,若不能及时补装,大风天气下有可能引起引流导线脱落,情况十分紧急。经过再三的研究、探讨和现场勘查,国网青海检修公司决定实施带电作业消除缺陷。

15日8时30分,和往常一样,参加带电作业的小伙子们提前来到办公室,开过简短的班前会后,大家来到带电库房,准备今天的带电作业工器具。安全员苏伟一再叮嘱:“检查带电工器具的绝缘强度和劳损程度,带好风速湿度仪和绝缘监测仪,带够水和干粮。”此时此刻,他的心里打着小鼓:祈祷今天的天气和天气预 说的一样晴朗微风。

9时30分,经过充分的准备,郭生辉、苏伟、侯文武、刘延洪、陈明、韩福昌、陈培鑫、孙永成一行8人出发了。驱车两个多小时,到达距离龙羊峡水电站18公里处的330千伏龙源Ⅰ线作业点,铁塔耸立在高高的山顶上,车辆只能到达山脚下的公路旁边,放眼望去黄土给大山穿上了厚厚棉袄,荒漠干枯。看着山顶的铁塔,大家检查整理好工器具,每人手里身上载满负重,沿着崎岖的小路向山顶进发。到达33号铁塔已过了午饭时间,8个汉子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大饼、榨菜、矿泉水简单对付一下,就各自忙开了。

“气象预 说13点是今天风速最小的时候,大家手底下抓紧点,争取在变天之前干完活。刘延洪测试风速和湿度”,工作负责人郭生辉办理完工作许可手续,开始进行任务分工。

“最大风速为2m/s,空气湿度为30℅,气温为12℃,天气条件符合带电作业条件。”刘延洪麻利的测试并汇 着。

等电位作业人员陈培鑫和地电位作业人员侯文武迅速穿好全套屏蔽服,陈明、韩福昌、孙永成则熟练地测试全套屏蔽服各部件之间电气连接是否良好。“最远端之间的电阻15Ω”,韩福昌认真的写在记录本上。

13时,一切准备就绪,经过色标、线路名称、杆塔号三级核对后,侯文武顺着铁塔脚钉腿,手握铁塔主材开始上塔,不到10分钟,他已登至杆塔上横担出,将绝缘滑车挂在横担指定挂点位置。

经历了多次工作的地面工作人员心照不宣,三两下就悬挂好梯子头和绝缘软梯,陈培鑫对悬挂好的绝缘软梯及人身后备保护绳进行检查并做冲击试验,在地面人员的配合下沿攀登绝缘软梯进入电场。

“请求进入强电场”陈培鑫向负责人汇 着。

13时35分,经许可后身穿灰色屏蔽服的工作人员陈培鑫,进行电位转移,进入高压电场。此时,330千伏等级的高压电流已通过屏蔽服穿越。身穿屏蔽服的陈培鑫已融入高压电场。封好梯子头封口、系好安全带、进行开口销补装,就像电网的医师,娴熟的为“病人”检查,看着高高在上还能如此从容,一旁的笔者叹为观止。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紧张作业,全部工作结束,整理好“行装”大家顺着原路返回。

“呀,这还有一株骆驼刺,踩在上面半天怎么没有发现”专责监护人苏伟惊奇的叫出声,许是才意识到骆驼刺扎了脚。

其他人一哄而笑:“刚才你的注意力全都在塔上呢。”

到山脚下,已经15点多了,大家把工器具装上车,绷着的劲没了,瞬间安静下来,汽车慢慢启动返回西宁。

平凡简单的一天,蓝蓝的天空下,数条银线穿过,就像动人的五线谱,两名身着灰色屏蔽服的带电作业人员有序的作业流程,默契十足的配合,用两双巧手谱写着格外动听的春检之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6年 1月 18日
下一篇 2016年 1月 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