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 春运面孔 | 从火车扳道工看春运四十年变化

【春运四十年·春运面孔】

从火车扳道工看春运四十年变化

武汉北车站

春运

期间,在武汉北站货运编组场,货运列车经过重新解体、编组后开往全国各地。编组场内900多副道岔按照自动化操作系统的指令不停转换,引导一节节车辆自动走行到遍布编组场的100多条线路。

在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每天有两千多趟货运列车通过各条铁路线,将煤炭、石油、大米等生产生活物资源源不断发往全国各地,而每条铁路线上的道岔是让列车驶入不同方向线路的关键设备。在全国主要路网性编组站之一、占地纵深约5公里、华中地区最大的货运列车编组站武汉北站,平均每天有13000多节货运车辆在该站集结、编组,被形象地称为“列车生产工厂”。

道岔

道岔·40年前

铁路线路道岔的转换主要由扳道工依靠人力来实现,由于扳动道岔时需要很大力气,当时的扳道工全部为男职工来担任。为满足运输生产需要,铁路站场设置了大量的铁路扳道作业岗点,三分之一的作业人员都是扳道工。扳道工的作业岗点全部设在室外,需要不断涂油防锈让道岔转动灵活。一幅道岔由几个人24个小时值守,扳道作业时往往会遭受风吹雨淋,冬天下雪时道岔结冰,扳道工就要守在道岔旁除冰扫雪,以免影响车辆通行。当时虽然劳动强度大,但是运输效率却不是很高。

记得那时候扳道工都是人工负责的,道岔很多,几个人守一个点,24个小时不停,不管什么天气。

原扳道工丁青洲

道岔·现在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货运列车开行数量不断增长,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运输需求。在40年的春运历程中,铁路道岔由人工扳动实现了自动化转换,人工扳道岔的作业方式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自动道岔和先进的作业系统,实现了全自动化操作,扳道工这个角色也淹没在时代发展大潮中。与传统的人工扳道岔方式相比,计算机操作自动化系统指令控制,并且使用电动或者压缩空气实现道岔的自动转换,道岔转换时间由原来的1分钟缩短至6秒,不仅能最大限度的满足运输量的需求,而且更加安全、高效,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现在计算机控制道岔,人身安全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也上来了,满足了生产运输的要求。

姜小芳(驼峰值班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8年 2月 9日
下一篇 2018年 3月 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