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高抬

家乡的高抬

隴原詩詞网

2018-05-25 17:08

华夏民族乐团 – 喜庆丰收年 (唢呐独奏).mp34:43

来自隴原詩詞网

家乡的高抬

正月呀!十五呀!二十五呀!咱把之高抬接上走……儿时秧歌调儿,总让我记忆犹新,终生难忘。

在我的家乡,每年正月十四至十六日,必耍三天高抬,观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观众树起大拇指称赞,人抬高抬走,路面陡峭,不能快走,慢慢行走。

高抬是一门综艺性的民间传统艺术,也是文学,戏剧,典故为一身。历史悠久,高抬艺人与时俱进。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改革创新。我村高抬老艺人,汪守仁,汪守智兄弟俩精心设计。选四大名著经典,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榜……展显给观众精采历史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高抬不同于彩车,交通便利的村庄早己改为彩车。高抬既悬妙,又具有艺术性。电线,树枝阻碍高抬前行,提前把树枝剪掉,电线撑起。才能保障高抬顺畅前行,抬高抬累了的人,其他人重新换上,反复如此,直到高抬结束。

高抬由两部分组成,高抬架子和芯子,芯子由纹钢和粗钢筋两种。把钢筋轧成不同角度,根据需要随时更改。架子是木料做成四方形,高度齐人胸部,两侧各一个大铁环,两根大椽插进去,然后调好中心,用大麻绳绑好,才能抬走。中间有插芯子小木桶,把芯子插进木桶。把木花瓶一分为二,二合一卡上铁卡子,固定好。需要扎几个人的角色,一般四个或者八个儿童作为演员,胆大不害怕才能试用过关,然后选好芯子。根据演员角色变换衣服和芯子,根据演员人数高抬架子内装七八半袋沙子,作为配重保持上下保衡,这样起落时稳当。费时费脑辛苦!

然后十六个官员接齐,去圣母殿,龙王庙和家宫殿及山神庙越庙降香己毕,去接高抬。村委会大院里青壮年早己等候高抬旁边,八个五颜六色掌帕早己等候,随行高抬左右,走街串巷,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其次高抬到村中广场放下,青壮年人吸烟,喝水,稍作歇息。观看武术,旋鼓舞,扭秧歌,广场舞表演……有诗云:锣鼓振山川,高抬入云天。人杰出智慧,生活比蜜甜。

汪志杰,网名宁远乡草,甘肃武山人。初中文化,致力于诗歌创作,兼涉散文。九七年被甘肃人民广播电台《陇上人家》被评为第八名幸运听众,以种地打工为生,作品发表于《巴彦淖尔诗词》,《武山文艺》,《陇原诗词网》,《南河风微刊》等。武山县作协理事,巴彦淖尔诗词学会会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8年 5月 13日
下一篇 2018年 5月 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