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6月25日电 题:“弯腰”女孩“破茧成蝶”
至少7年时间,先天性脊柱侧弯如同一个无形的“茧”,令蔡齐艳直不起腰,抬不起头,喘不过气……去年,14岁的她亭亭玉立,面对全校师生,说起自己“破茧成蝶”的故事。
这样“别扭”的姿势曾是她人生最大的麻烦——抬不起头,无法仰望天空;迈不开步,“别人走20分钟的路程,我得走上40分钟。”到了上学的年纪,她每天往返学校要走两个小时山路。“后来严重了,弯腰压着肺,我常常喘不过气。”蔡齐艳回忆,身体的痛苦、小伙伴们异样的眼光让她越来越自卑。
2012年,7岁的蔡齐艳决定打破这个“茧”。毫不夸张地说,这需要“上刀山”的勇气。先天性脊柱侧弯的矫正治疗漫长而又痛苦,8年来,她几乎每年都要到北京的医院接受矫正手术,有的是植入钢板,有的需从身体其他部位取骨,有的甚至要把钢钉一颗颗钉进头皮,通过头盆环和牵引器固定脊柱。蔡齐艳在手术室里最长待过14个小时,手术后她疼得哭哑了嗓子。
“连睡觉都不能随意翻身。”蔡齐艳坦言,治疗比不治疗还要痛苦,但每年问她是否继续,她都拼命点起小脑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时常给她安慰,“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书中的这句话,她记得最清楚。
一看到蔡齐艳满身的手术刀疤,母亲傅绍秀都心疼得直掉眼泪。他们一家原先靠着6亩茶园生活,女儿的病让本来就紧巴的日子“雪上加霜”,第一次手术的费用是两口子找亲戚东拼西凑借来的。手术当年,蔡齐艳的父亲便去江苏南京打工,傅绍秀独自挑起茶园的活,在家照顾女儿。
2019年,蔡齐艳一家实现了脱贫,借助当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一家人几乎没花钱,便从深山老屋搬进了安置点的新房。蔡齐艳有了自己的卧室,客厅沙发上摆满了她喜欢的毛绒玩具,柜子上摆放着她在校期间获得的奖状。
蔡齐艳是班里的尖子生,成绩一直保持在前十名,去年还被选为纪律委员,如今身体康复了,操场上也常能看到她活跃的身影。住校期间,她的小闺蜜兼室友邵苏婷常常在熄灯后,爬上蔡齐艳的小床,两人一起打着手电看小说,“爸爸妈妈出门打工了,蔡齐艳就像我的姐姐一样。”
傅绍秀同样看到了女儿的变化,“周末放学回来,她到茶园帮着除草,晚饭后还主动洗碗,越来越像个大姑娘了。”蔡齐艳则认为,自己能做的还有很多,“长大后我想当一名医生,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孩子。”
最近,蔡齐艳写的一篇关于茶园的作文让甄体婷感动不已。曾经的“弯腰”女孩在仰望星空后写道:“夜空中千万颗亮晶晶的星星照耀着茶园,让茶树在黑夜中生长。”
“这是在写茶树,更是在写她自己。”甄体婷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