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钱塘新区,从一片沙地围垦而来。
老底子的钱塘新区人,招待贵客都吃些什么?自然是“十碗头”了,九菜一汤:白鲞扣鸡、炒时件、炒肉皮、冬菜粉皮、肉丝炒芹菜、醋溜鱼、汤三鲜、前“东坡”、后“东坡”和榨菜肉丝蛋花汤。
这是钱塘江边,沙地特有的筵席民俗文化,也是钱塘新区的非遗项目。
对老底子沙地人来说,“十碗头”代表着的,就是好日子。
钱塘新区临江街道居民袁忠芳说,吃一次“十碗头”,那可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在徐卫芳的记忆里,这是要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得上的。
卢斌也记得,“十碗头”,是一种“终于能吃上肉了”的欣喜。
卢斌是老沙地人,做厨师已经有30多年了,对他来说,在钱塘新区当厨师,烧好一席“十碗头”,是一门必修课。
说起来,“十碗头”有一段很长的历史。
当时,只要有客人来,沙地人就会把你当成贵客,把自己家最好的鸡、鸭、鱼,搬到餐桌上。
做出十碗头,其实并不浪费,这里面,考验的就是沙地人的智慧了。
同样一种材料,能做好几道菜。
比如,鸡可以做白鲞扣鸡、汤三鲜,鸡的内脏,还可以做一道炒时件。
对当时的人来说,真正的美味,不是山珍海味,就是这民间的味道,这是沙地人逢年过节,宴请宾朋的最高礼节。
“十碗头”,说的是请客人吃的所谓上等菜肴。
在杭州,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十碗头”。
88岁的“老杭州”罗阿姨,和我们分享过“杭州人的年三十”。在他们家,每年的除夕夜都要烧十碗菜,这就是家的“十碗头”。
这十碗菜,和老底气钱塘新区的不同,是元宝鱼、元宝肉、白斩鸡、冬笋韭芽炒肉丝、八宝菜、如意菜、长生果、素烧鹅、藕富和暖锅儿。
罗阿姨说,以前住老墙门时,每到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要比比谁家烧的菜好,一年年下来,他们家就总结出了“十碗头”来。
塘栖古镇传统的年夜饭,也有“十碗头”,分别是:火丝发菜、金银肠、全鱼、全鸭、全鸡、羊肉、粢毛肉圆、全蹄、八宝饭和全家福。
“十碗菜”的菜式虽然不一样,但这里面传达的心意是一样,那就是杭州人待客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讯员丨陆锋 夏加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