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螺孔裂纹回波的鉴别
在实际探伤中,37°探头经常会遇上变形(或非标准)螺孔回波和其它异常现象对伤损判定的干扰,如何鉴别异常回波,需要掌握规律、观察分析和综合判断,去伪存真,防止误判和漏检。
1.异常螺孔:多孔+大小孔+双环孔
多孔一般就是导线小孔,位置在三孔的边上,图像出现小的八字,双环孔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套眼,在我段线路上有3个这样的孔。
2.螺栓回波
钢轨爬行、轨缝拉大后,螺栓与螺孔壁紧密接触,当雨水渗入接触面后,37°探头发射声波一部分在螺孔面上反射,另一部分透过接触面射入螺栓圆柱面上产生反射,荧光屏会同时显示螺孔和螺栓回波或图形,可采用手工检查锤击打螺栓方法,使螺栓与螺孔接触面分离,螺栓回波会消失。
3.倒打螺孔波后移
道岔铺设配轨时,由于轨端锯切面不垂直,呈一定的斜度。在37°探头探伤中,声波在端面反射后,方向与垂直端面不同,增加传播距离,使倒打螺孔回波显示后移到5.0刻度左右,B显图像中下移至螺孔中心线附近,容易误认为螺孔向轨端水平裂纹,可以通过目视轨端方法进行区别。
4.螺孔顶面反射波
有缝线路60kg/m钢轨探伤中,检测接头第一螺孔时,有些钢轨探伤仪A型显示第一螺孔波后会紧接着出现类似螺孔向上裂纹波,这支回波是由于螺孔顶面反射纵波致轨端面引起。螺孔顶面反射波与螺孔向上裂纹波出波显示时间顺序有所不同,螺孔顶面反射波为螺孔回波出现后,紧接着出现,而且在螺孔波消失前先消失;螺孔向上裂纹波则是螺孔回波出现后,快消失时出现,而且在螺孔波消失前后消失。检测时应掌握出波前后顺序,认真分析,去伪存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