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大师忧:参与传统工艺的后生太少
当天下午的名家推介“广式木家具专题会”,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为了让观众理解、了解广式木家具的特点和亮点,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式家具技艺传承人刘柏浩等人,不光带来了两件用以示范的家具,而且还带来了一把钉锤。
刘柏浩拿着钉锤敲打着以上家具说,一般人如果对红木家具的真假不了解,可以敲打红木家具的榫卯结构,能够从敲打过程中感受到该家具是否融入了匠心。接着,他又介绍了相关的辨别细节。现场观众没有想到,榫卯结构居然能从一定程度上辨别家具是否具有传统工艺。
40万粒种子“写”下《道德经》
在本届民博会山花奖展品现场,有43“篇”黑色颗粒物镶嵌的《道德经》,字迹醒目诱人,别有一番独特的艺术气息。原来,这是一部用五谷杂粮书写的奇书。整套作品共有5000余字,分为43幅,且用四川特产金丝楠木框式装裱而成,售价暂定18万元。
此作品的参展艺术家潘德贵介绍,43“篇”《道德经》以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楷书《道德经》为摹本,花费将近一年时间完成。其材料由黍子和大自然别的种子共约40万粒制作成。但制作工艺并非单纯的黏贴,而是需要几十道工序。潘德贵进一步介绍,在制作过程中,利用了黍子和种子的自然颜色、自然形状,还运用了镶、嵌、黏、贴、拼等传统手工技艺,沐手敬成。
从娃娃抓起培养传统工艺接班人
“特色工艺的传承与创新”论坛是本届民博会的一大特色。当天现身论坛的六位大师分别是陶艺专家郑舒文、珐琅专家杨志峰、牙雕专家张民辉、彩瓷专家谭广辉、砖雕专家何世良、押花专家傅庆军。这些工艺大师表示,民间传统工艺一方面要善于创新,并与当下的市场需求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引导和培养相关的工艺传承人,促进传统工艺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但是,相对于别的事业平台而言,传统工艺事业对传承人的兴趣、爱好、专一性等都要求很高,很多不了解市场情况的年轻人认为平台太小,导致参与者也很少。
工艺大师们认为,培养传统工艺接班人,要从孩子的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抓起,把传统工艺的兴趣培养引入到校园,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人才;同时,社会各界要不断探索建立不同传统工艺技术和不同传统工艺产品的交流推广平台,使传统工艺能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前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