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石桥 ,又名大石桥,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马三家子乡,1641年(清崇德六年)建成。 清帝东巡时,都要吟诗歌诵祖先的修筑叠道之功。随着近代京奉铁路的开通,盛京叠道的价值逐渐失去。民国以后,叠道所经大部分开辟为良田,至今踪迹全无。此桥是沈阳市现存完整的古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桥为东西走向,原横跨蒲河之上,河道变迁后,现桥下仍有一条小溪流过。永安桥建成三百多年来,一直通行各种车辆,是沈阳至马三家子的重要公路桥。这座桥为三孔砖拱石桥,全长37米,宽14.5米。桥两侧各立19根栏柱,上有狮子等石雕,柱间石栏板也都是精美的石雕艺术品。整个石桥建筑结构坚固,造型壮观,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桥梁建筑风格。
桥头南北横着一道由石柱和铁链组成的护栏,只行人可以通过上桥,近距离观赏桥。桥面上是颜色不同的方石,石面光滑圆润。从东至西,桥面两侧分别依次是暗绿色的大石狮,小石狮,抱鼓石,带有小石狮的栏柱等。抱鼓石上刻有虎、麒麟、犀牛、羊、蝶等图案。桥两侧各立19根栏柱,除桥东西两头端柱顶为小狮子石雕造型外,其他栏柱为荷叶状柱头,看着感觉和方形台灯罩一样。栏板为石,雕有柿蒂花纹、卷云纹等图案,中间镂空。狮子的造型和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栏柱和栏板也如桥面的石头,颜色不一,可能是不同年代修补的结果。西桥头也是对称重复东桥头的样子。
桥身下面是各跨度为13米的连拱三孔,券脸浮雕二龙戏珠,但为牢固,后来钉了无数的铁铆钉,整体美感荡然无存,但雕刻的精美依旧可见。最特别的是在三孔之间的两段桥身中上方,北侧有石雕龙首两个,张嘴抬头;南侧有龙尾两条,弯曲摆动,仿佛是两条龙从桥身钻过一般,远看为二龙驮桥之势。整个石桥建筑结构坚固,造型壮观。康熙皇帝二次东巡时曾在永安桥题诗一首:“夹路风法宿雨消,十年曾此驻龙镳。春风城阙知非远,几处轻寒变柳条。”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