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实测实量检查实施细则,可下载

文末附下载方式

工程质量实测实量检查实施细则

目 录

一、总则 5

二、实测实量操作手册 5

1 检查原则 5

2 工序样板墙 6

3 预控措施 8

4 原材料的检测 10

4.1 钢筋直径测量 10

4.2 钢管壁厚、锈蚀程度 11

4.3 砌体材料 11

5 混凝土工程 12

5.1 基本原则 12

5.2 截面尺寸偏差 12

5.3 表面平整度 13

5.4 垂直度 14

5.5 顶板水平度 15

5.6 楼板厚度 16

5.7 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 17

5.8 钢筋混凝土强度(回弹检测) 19

5.9 直螺纹施工质量 20

5.10 蜂窝、麻面、漏筋 21

6 砌体工程 22

6.1 基本原则 22

6.2 表面平整度 22

6.3 垂直度 23

6.4 方正度 24

6.5 重要预制或现浇构件(构造柱、圈梁) 25

6.6 砌筑工序 26

7 抹灰工程 28

7.1 基本原则 28

7.2 墙体表面平整度 28

7.3 墙面垂直度 29

7.4 室内净高偏差 30

7.5 顶板水平度 31

7.6 阴阳角方正 32

7.7 房间开间/进深偏差 33

7.8 方正度 34

7.9 地面表面平整度 35

7.10 裂缝/空鼓 36

8 防水工程 37

8.1 基本原则 37

8.2 涂膜防水厚度 37

8.3 卷材防水厚度及施工质量 38

9 涂饰工程 39

9.1 基本原则 39

9.2 墙面表面平整度 39

9.3 墙面垂直度 40

9.4 阴阳角方正 41

9.5 裂缝/空鼓 42

10 墙面面砖工程 43

10.1 基本原则 43

10.2 表面平整度(墙面饰面砖工程) 43

10.3 垂直度 44

10.4 裂缝/空鼓 45

11 地面饰面砖工程 46

11.1 基本原则 46

11.2 表面平整度 46

11.3 接缝高低差 47

11.4 裂缝/空鼓 48

12 设备安装工程 49

12.1 防雷接地电阻测试 49

12.2 电气导管预埋高度及管口封堵 49

12.3 防雷引下线的连接情况检查 50

12.4 电气线路绝缘强度测试 50

12.5 管道阀门安装前试验 51

12.6 室内消火栓试射试验 51

12.7 插座的接地、接零试验 52

12.8 风管漏光测试 52

12.9 塑料管道水压试验记录 53

12.10 排水管道通球试验 54

12.11 排水管道灌水试验及通水试验 55

12.12 洁具 55

12.13 电气安装 55

13 室内门及铝合金(或塑钢)门窗安装工程 57

13.1 基本原则 57

13.2 门框正、侧面垂直度(室内门) 57

13.3 门扇与地面留缝宽度(室内门) 58

13.4 门扇与地面留缝宽度(厨卫门) 58

13.5 型材拼缝宽度(铝合金门窗) 59

13.6 型材拼缝高低差(铝合金-塑钢门窗) 59

13.7 铝合金门或窗框正面垂直度(铝合金-塑钢门窗) 60

13.8 门窗框固定(铝合金-塑钢窗) 60

13.9 边框外表面防水层(铝合金-塑钢窗) 61

13.10 边框收口与塞缝(铝合金-塑钢窗) 62

14 木地板安装工程 64

14.1 基本原则 64

14.2 表面平整度(强化复合、实木复合、实木地板) 64

14.3 地板接缝宽度(实木复合、实木地板) 64

14.4 地板接缝高低差(实木复合、实木地板) 65

14.5 地板水平度极差(强化复合、实木复合、实木地板) 66

14.6 踢脚线与面层间缝宽(强化复合、实木复合、实木地板) 67

三、实测实量实施记录及评分方法 68

四、考核奖罚办法 69

五、其他质量管理要求 70

六、实测实量仪器及检测人员规定 72

6.1 实测实量仪器介绍 72

6.2 检测人员的规定 73

一、总则

1 为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以实测实量为抓手,强化项目各责任主体的质量意识,特制订本办法。

2 切实推行项目实测实量,规范产品质量实测过程中的程序、取样方法、测量操作、数据处理等具体步骤和要求,并将实测实量结果与项目经理、分包单位的奖惩考核挂钩。

3 各级单位应依据本办法,加强对质量工作检查的管理,公司组织检查每季度1次,事业部每月不少于1次。

4 本办法是对总公司、局质量标准化管理的补充,适用于广州分公司工程质量工作检查的组织和执行,并做为公司工程采购、发包合同中质量要求附件。

二、实测实量操作手册

1 检查原则

1.1. 随机原则:各实测取样的楼栋、楼层、房间、测点等,必须结合工程施工进度,通过图纸或随机抽样事前确定。公司主管部门或事业部对项目的复查前,事先确定复测区域,并100%比例进行复测。

1.2. 可追溯原则:对实测实量的各项目标段结构层的具体楼栋号、测区做好书面记录并存档。

1.3. 完整原则:同一分部工程内所有分项实测指标,根据现场情况具备条件的必须全部进行实测,不能有遗漏。

1.4. 效率原则:在选取实测区时,要充分考虑各分部分项的实测指标的可测性,使实测区包括尽可能多的实测指标,以提高实测效率。

1.5. 真实原则:测量数据应反映项目的真实质量,避免为了片面提高实测指标,过度修补或做表面文章,实测取点时应规避相应部位,并对修补方案合理性进行检查。

1.6 统一原则:根据各栋施工进度,在实测前随机确定已拆完模板的两个楼层作为混凝土结构的实测层。砌体、抹灰、装饰装修工程随即确定近1个月完成的两个楼层进行复测。

2 工序样板墙

每个工程开工前,项目部制作有关工程施工内容的工序样板。样板制作完成后, 监理、业主审批。

模板钢筋铺设

砌体样板墙

砌体抗裂柱

墙面挂网及拉毛

插座线盒敷设

抹灰及粉刷

3 预控措施

3.1 在安装墙体模板前,应进行轴线、墙体宽度复核。在支设梁板模板时,对预留的梁洞口尺寸位置进行严格吊线复核,并对整个洞口左、中、右双面进行吊线复核完善后再进行安装。

3.2 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中:墙下角至少每间隔300㎜至500㎜焊接一根定位筋;剪力墙大面积采用水泥条或定位钢筋梅花形布置每间隔300㎜至600㎜设置一根,并用扎丝绑扎牢固,防止因施工中影响偏位,从而控制模板在加固时产生凹凸不平现象直接影响结构垂直度和平整度。

3.3 在支设墙体模板时在墙体顶部到底部进行拉线控制(墙体顶部安装时吊线控制定位),墙体每面至少拉三道线,左、中、右各一道,双面控制,保证墙体从下脚到顶部均顺直平整。

3.4 墙体在加固时首先要保证木方顺直平整,并要求一面墙所有木方尺寸最大与最小偏差不超过3mm,否则不准上墙。

3.5 墙体加固刚完成要对墙体进行吊线并测其垂直度,墙体上中下均测量,要求垂直度小于等于6mm,对不合格处进行调整后复测,直到合格后为止,墙体双面控制;现场工长及质量员加强过程中跟踪检查,严格实行三检制,对墙柱垂直度偏差现场纠正并复检整改。

3.6 在剪力墙模板边缘加设间距为1.5m的支撑,保证剪力墙的垂直度。

3.7 天花平整度的控制:按方案搭设门架支撑和板底主次龙骨,门架、钢管、木方间距一定要按方案设计尺寸摆放并加固好;使用传统的钢筋上1m标高线控制混凝土结构顶板平整度,放线误差、钢筋偏移、操作误差等都会影响平整度,利用1m标高线进行粗调,然后在模板下方使用激光扫平仪或激光标线仪进行细调控制板面平整度。

3.8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安排值班人员进行旁站监控,并做好旁站记录。

3.9 砌体:为了控制所有房间的方正度,在地面弹双控线,所有墙体严格按控制线砌筑;砌筑之前应根据净高进行排版。顶砖在端部及中部全部用混凝土预制块。砌体双面勾缝,保证砌筑灰缝横平竖直。

3.10 抹灰:灰饼施工时严格按照控制线进行施工,灰饼间距为1000mm×1000mm,灰饼施工采用钢筋支架、线锤。

3.11 机电安装:在进行机电安装施工前,应进行综合管线布置设计。

4 原材料的检测

4.1 钢筋直径测量

1 项目部对每次进场的钢筋要有验收,验收要检查钢筋的直径、品牌。项目质量总监或质量员要参与验收,质量验收记录由质量总监或质量员保存,进场后原材料堆放标识由材料员负责。

2 热轧光圆钢筋

钢筋公称直径范围为6~22mm,其直径的允许偏差和不圆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公称直径/mm

允许偏差/mm

不圆度/mm

6(6.5)

8

10

12

±0.3

≤0.4

14

16

18

20

22

±0.4

3 热轧带肋钢筋

钢筋公称直径范围为6~50mm,其直径的允许偏差和不圆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公称直径d/mm

内径d1/mm

公称尺寸/mm

允许偏差/mm

6

5.8

±0.3

8

7.7

±0.4

10

9.6

12

11.5

14

13.4

16

15.4

18

17.3

20

19.3

±0.5

22

21.3

25

24.2

28

27.2

±0.6

32

31.0

36

35.0

40

38.7

±0.7

50

48.5

±0.8

4.2 钢管壁厚、锈蚀程度

1 剥离锈蚀部分后进行测量,壁厚不能小于3cm,扣件1kg以上、顶托70~78cm配件完整。

4.3 砌体材料

1 砌体材料强度是否满足要求?是否缺棱掉角(不能大于2cm)?

5 混凝土工程

5.1 基本原则

5.1.1 项目部应对每个施工段模板拆除完毕后进行实测实量,公司根据季度内施工的范围进行随机抽取测量。

5.1.2 实测实量选点考虑每个施工段结构4个角和中间混凝土剪力墙、柱。当实测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表面平整度、垂直度时,每个实测层要选取10个实测区。

5.1.3 当实测同一楼层内顶板水平极差时,每个实测层选取5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实测5个点,每个点均作为1个计算点。

5.2 截面尺寸偏差

5.2.1 合格标准:截面尺寸偏差[-5,8]mm

5.2.2 测量工具:5m钢卷尺

5.2.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以钢卷尺测量同一面墙/柱截面尺寸,精确至毫米。

(2)同一墙/柱面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20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从地面向上300mm和1500mm各测量截面尺寸1次,选取其中与设计尺寸偏差最大的数,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5.2.4 示例

5.3 表面平整度

5.3.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混凝土柱表面平整程度。

5.3.2 合格标准:[0,8]mm

5.3.3 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5.3.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剪力墙/暗柱:选取长边墙,任选长边墙两面中的一面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20个实测区。

(2)当所选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4个角(顶部及根部)中取左上及右下2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累计测2次表面平整度。跨洞口部位必测。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该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3)当所选墙长度大于3米时,除按45度角斜放靠尺测量两次表面平整度外,还需在墙长度中间水平放靠尺测量1次表面平整度。跨洞口部位必测。这3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4)混凝土柱:可以不测表面平整度。

5.3.5 示例:

5.4 垂直度

5.4.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混凝土柱表面垂直的程度。

5.4.2 合格标准:[0,8]mm

5.4.3 测量工具:2米靠尺

5.4.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剪力墙:任取长边墙的一面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20个实测区。

(2)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2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混凝土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混凝土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3)当墙长度大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 和墙中间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3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混凝土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次垂直度。混凝土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这3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4)混凝土柱:任选混凝土柱四面中的两面,分别将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混凝土顶板和下部地面位置时各测1次垂直度。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5.4.5 示例:

5.5 顶板水平度

5.5.1 指标说明:考虑实际测量的可操作性,选取混凝土顶板内四个角点和一个中点距离同一水平基准线之间5个实测值的极差值,综合反映顶板的平整程度。每个施工段至少测50%。

5.5.2 合格标准:[0,15]mm

5.5.3 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或激光标线仪)、具有足够刚度的5米钢卷尺(或2米靠尺、激光测距仪)

5.5.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实测板跨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同一实测区距顶板天花线约30cm处位置选取4个角点,以及板跨几何中心位(若板单侧跨度较大可在中心部位增加1个测点),分别测量混凝土顶板与水平基准线之间的5个垂直距离。

(2)以最低点为基准点,计算另外四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偏差。偏差值≤15mm时实测点合格;最大偏差值≤20mm时,5个偏差值(基准点偏差值以0计)的实际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最大偏差值﹥20mm时,5个偏差值均按最大偏差值计,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

(3)所选2套房中顶板水平度极差的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5.5.5 示例:

5.6 楼板厚度

5.6.1 指标说明:反应同跨板的厚度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

5.6.2 合格标准:[-5,8]mm

5.6.3 测量工具:超声波楼板测厚仪(非破损)或卷尺(破损法)

5.6.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个施工段全数检查,每个实测区取1个样本点,取点位置为该板跨中区域。

(2)测量所抽查跨的楼板厚度,当采用非破损法测量时将测厚仪发射探头与接收探头分别置于被测楼板的上下两侧,仪器上显示的值即为两探头之间的距离,移动接收探头,当仪器显示为最小值时,即为楼板的厚度;当采用破损法测量时,可用电钻在板中钻孔(需特别注意避开预埋电线管等),以卷尺测量孔眼厚度。1个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5.6.5 示例:

5.7 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

1 应根据钢筋设计资料,确定检测区域内钢筋可能分布的状况,选择适当的检测面。检测面应清洁、平整,并应避开金属预埋件。对于具有饰面层的结构及构件,应清除饰面层后在混凝土面上进行检测。

2 采用钢筋扫描仪进行检测,每个楼层抽取10个点进行检测。

3 进行检测前,宜结合设计资料了解钢筋布置状况。检测时,应避开钢筋接头和绑丝,钢筋间距应满足钢筋探测仪的检测要求。探头在检测面上移动,直到钢筋探测仪保护层厚度示值最小,此时探头中心线与钢筋轴线应重合,在相应位置作好标记。按上述步骤将相邻的其他钢筋位置逐一标出。应将检测范围内的设计间距相同的连续相邻钢筋逐一标出,并应逐个量测钢筋的间距。

1)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0~50mm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允许误差为±1mm,钢筋间距检测的允许误差为±3mm。

2)钢筋位置确定后,应按下列方法进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

(1)首先应设定钢筋探测仪量程范围及钢筋公称直径,沿被测钢筋轴线选择相邻钢筋影响较小的位置,并应避开钢筋接头和绑丝,读取第1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在被测钢筋的同一位置应重复检测1次,读取第2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

(2)当同一处读取的2个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相差大于1mm时,该组检测数据应无效,并查明原因,在该处应重新进行检测。仍不满足要求时,应更换钢筋探测仪或采用钻孔、剔凿的方法验证。

4 当实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小于钢筋探测仪最小示值时,应采用在探头下附加垫块的方法进行检测。垫块对钢筋探测仪检测结果不应产生干扰,表面应平整光滑,其各方向厚度值偏差不应大于0.1mm。所加垫块厚度在计算时应予扣除。

5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选取不少于30%的已测钢筋,且不应少于6处(当实际检测数量不到6处时应全部选取),采用钻孔、剔凿等方法验证。

(1)认为相邻钢筋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2)钢筋公称直径未知或有异议;

(3)钢筋实际根数、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

(4)钢筋以及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

钢筋直径检测

1 对于校准试件,钢筋探测仪对钢筋公称直径的检测允许误差为+1mm。当检测误差不能满足要求时,应以剔凿实测结果为准。

2 钢筋的公称直径检测应采用钢筋探测仪检测并结合钻孔、剔凿的方法进行,钢筋钻孔、剔凿的数量不应于该规格已测钢筋的30%且不应少于3处(当实际检测数量不到3处时应全部选取)。钻孔、剔凿时,不得损坏钢筋,实测应采用游标卡尺,量测精度应为0.1mm。

3 实测时,根据游标卡尺的测量结果,可通过相关的钢筋产品标准查出对应的钢筋公称直径。

4 当钢筋探测仪测得的钢筋公称直径与钢筋实际公称直径之差大于1mm时,应以实测结果为准。

5 应根据设计图纸等资料,确定被测结构及构件中钢筋的排列方向,并采用钢筋探测仪对被测结构及构件中钢筋及其相邻钢筋进行准确定位并作标记。

6 被测钢筋与相邻钢筋的间距应大于100mm,且其周边的其他钢筋不应影响检测结果,并应避开钢筋接头及绑丝。在定位的标记上,应根据钢筋探测仪的使用说明书操作,并记录钢筋探测仪显示的钢筋公称直径。每根钢筋重复检测2次,第2次检测时探头应旋转180°,每次读数必须一致。

7 对需根据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值来检测钢筋公称直径的仪器,应事先钻孔确定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5.8 钢筋混凝土强度(回弹检测)

1 每次抽取10个结构或构件进行检测,每一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数应不少于10个,对某一方向尺寸小于4.5m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0.3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2)相邻两侧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且不宜小于0.2m;

3)测区应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可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表面或底面;

4)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侧面上,也可选在一个可侧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5)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0.04m2;

6)监测面应为混凝土表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以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

7)对弹击时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进行固定。

2 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书,快速复位。

3 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近距不宜小于20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应弹击一次。每一测区应记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估读至1。

4 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应从该测区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余下的10个回弹值取平均值作为1组数据。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时,按规范进行修正。

5.9 直螺纹施工质量

5.9.1 直螺纹加工质量:

1、钢筋断头是否切割平整,没有切割凭证的视为不合格。

2、用环通规、环止规检测,抽取10根进行检测。

5.9.2 直螺纹安装质量:

1 直螺纹安装完成后,外观检查完整丝扣的个数,抽取20个进行检查。

2 用力矩扳手抽取10个进行检测。

直螺纹钢筋接头的安装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安装接头时可用管钳扳手拧紧,应使钢筋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标准型接头安装后的外露螺纹不宜超过2倍螺距。

2)安装后应用扭力扳手校核拧紧扭矩,拧紧扭矩值应符合表规定:

钢筋直径(mm)

≤16

18~20

22~25

28~32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2年 8月 1日
下一篇 2022年 8月 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