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建筑大师努维尔和矶崎新携手打造高线公园


– 涵碧紫金 –

Arata Isozaki + Jean Nouvel

金华 / Jinhua

? 纽约高线公园 the High Line, New York

在上一期文章《涵碧紫金城:璀璨的城市高线公园(启示篇)》中,我们对纽约高线公园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并揭示了其理念在涵碧紫金城打造中的借鉴,以及异同之处。

涵碧紫金城的高线公园,是在全新的轨道建设基础上,伴随城市升级过程而诞生的新事物,是高线“活化都市”概念在中国的全新实践。

在这一期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解读其论证与建设过程,双星闪耀又给涵碧紫金城带来了什么样的活力?

? 让·努维尔 2008年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典礼

? 矶崎新 2019年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典礼

以世界高线公园为规划起点,涵碧紫金城作为整个高线公园的主场,构建了一个高线的世界,并且史无前例地邀请世界建筑界“双星”,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让·努维尔(2008)、矶崎新(2019)担纲设计。

东西方大师的共同创作,璀璨星河和美术馆酒店的对话、碰撞,赋予涵碧紫金城版的高线公园在地性和超前性。

2019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人 矶崎新

2019年初,我第一次到访金华。得知这里是一个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的地方。希腊文中的“demiourgos”在东方文化的语境中把它叫做造物主。

此次,有幸与让·努维尔先生一起协力,期待着金华这座历史文化古城成为新的国际文化艺术的发散地。

—— 矶崎新

正如让·努维尔所说:我们提倡与实践和诗意相结合的建筑结构,用这样的建筑标志一个地方,并与这块土地的命运紧紧绑在一起。

超越建筑,融入场合

作为涵碧紫金城的标志性建筑,让·努维尔的璀璨星河,一系列不同形式的“魔盒”,除了承载戏剧、音乐等多样化艺术形式的同时,其本身就是一起艺术“事件”。

这也是让·努维尔致力寻求的“无形的自然、音乐与建筑空间之间的联系”。

「璀璨星河」创造了一个公共场所,无论是否下雨,在夏天和冬天有着不同的景色。通过漫步,就可以一个接一个地走过欣赏所有这些项目……正是这个集合,成为一个区域,街区中的一个区域,这就是城市的繁荣生机。

—— 让·努维尔

这个一字排开的“街区”,首先是一个空中绿廊,与周边的公园系统衔接;其次,是亿万年沉淀的“石头”构成的“雕塑群”,与矶崎新设计的美术馆酒店,共同构筑艺术新地标;最后,当这些盒子未来将被东西交融、古今交错的演出所填充,技术、情感、生态、图像、信息在此流动。

建造中的涵碧紫金城(局部)

“一个精神扩张的视觉空间(a space that works as the mental extension of sight)”,让·努维尔对于建筑空间的解释在此得以重申:建筑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影像与现实之间的边界被消除。

同时,这种“非物质化”的设计,让建筑与诗歌的某种模糊性、抽象性和意向性产生共鸣,令丧失的形态重获意义和魅力。

在高线公园的思想共识下,让·努维尔璨的璀璨星河戏剧中心和矶崎新的美术馆酒店连通一体,构成整个方案的灿烂主题。

让·努维尔曾说道:“对于我来说,光是实体、是材料、是一个基本的材料,一旦你理解了光如何的丰富多彩,并且感受到它的丰富性,你的建筑语汇就会立刻变得不同”。

为此,让·努维尔和他的团队运用光线、空间转换和视点转移等技术,创造出了独特的影像效果,使建筑的“非物质化”成为可能。

他设计的璀璨星河戏剧中心和艺术家公寓,通过玻璃幕墙与彩色“盒子”相结合的方式,将城市景观与远山、公园有机地融合起来,实现了空间的游移转换和艺术效果。

在这个场所中,色彩和灯光交替出现,形成丰富的光影变化,同时,这些色彩还以不同角度投射到墙面上,构成一种类似“银幕”的动态影像,类似电影中的连续视角和组合性画面,在高线公园中得到了完美呈现。

璀璨星河 金华: 让·努维尔事务所设计

这正是让·努维尔始终如一的注重文脉的体现:建筑的价值原本并不在它自身,而是在它是否和身边的所有事物和谐共生。

不谋而合的是,酒店也通过玻璃材质的光影映射,与“盒子”和周边环境浸润侵染,形成“金碧相射,锦绣交辉”的绚丽场景。

回应环境,重塑城市

“建筑设计意味着场所的沉淀和重塑。”

“我们如何利用那些只属于“此地”而非“别处”的条件?”

在让·努维尔的设计思想中,建筑作为场所环境的基本构成单位,注定要回应环境,建立其与周身环境的特殊关系,而非仅仅流于理想化的程式图当中。

在他遍布全球的作品中,我们总能看到他让自然、历史、材料、环境、文化为自己所用,并转化成建筑的灵魂与血液。比如巴黎的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因为街道环境的不同,其正立面和背立面的处理也完全不同。

同样的,在涵碧紫金城,南侧的红色立面,寓意太阳,与城市主干道和轻轨的时代速度对应,北侧的蓝色立面,是地球和天际线,与义乌江及滨江公园相呼应。八个星罗棋布的彩色盒子,犹如运行其间的日月星辰,是对金华“金婺争华”城市得名的渊源回溯。

让·努维尔喜欢用电影来阐释自己的设计理念:“建筑的存在就像电影,是以实践和运动来衡量的。一个人思考、构想和阅读一个建筑物时,是以一连串连续的形式来进行的……”

在涵碧紫金城,此种“连续性”通过纵横两条轴线得以实现,在此前的高线公园案例中,这并不多见。

美术馆酒店、璀璨星河、艺术家公寓到施光南音乐广场的依次排布衔接,形成了一条串连了生态、艺术、生活的,与轻轨和李渔东路平行的东西向轴线。

涵碧紫金城 高线连接

从项目南边的高端社区,跨过轻轨的环形天桥,由风雨连廊衔接涵碧紫金城,并延展到涵碧紫金湾、紫金台,进而穿过紫韵街,到达艾青文化公园,再经由彩虹桥跨江,进入建筑艺术公园,与同为普利兹克奖得主的王澍、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等世界优秀建筑师的作品一起,构成一条串连居住、交通、艺术、商业、生态、建筑的南北向的超级走廊。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

这个流动的交通轴、生态轴、艺术轴、商业轴叠加而成的,环长约2.1千米的高线公园,无缝联动其他城市节点和资源,并伴随城市发展而延伸、流动和绵延生长,获得无限的未来和生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璀璨星河项目已经超越建筑与空间场所,成为不断生长的城市肌体的一部分。

无限想象,通往未来

“建筑的将来不是建筑”——让·努维尔

“未建成的建筑才是建筑史”——矶崎新

作为世界杰出的建筑大师,让·努维尔和矶崎新的思想中,饱含深远博大的未来抱负,在涵碧紫金城,它们得以交汇、共识。

让·努维尔曾在普利策奖获奖致辞中表示,建筑具有超越的力量。他认为建筑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也是人类精神世界最为深刻的象征,而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品,是一个能够揭示地理、历史、色彩、和光等各种品质的复杂系统。

让·努维尔认为,建筑不该把自己看作是由内部规律规定的独立的个体,设计场景永远处于变化之中,但每个项目的设计思路始终开始于深入文脉,挖掘到地方的精神,了解人们对对它的情感,寻找出象征性的物质,如同搭建一座“连接人们情感与有意义的场所片段”的桥梁。

由此,由建筑、公园、交通等物理介质连接而成的高线公园,成为新思想、新文化、新灵感、新场景和新生活方式的活力之源。

矶崎新广为人知的“未来的城市是废墟”宣言,与他者从字面看到的悲观相反,在矶崎新本人的阐述中,这恰是一种对于未来的乐观。在矶崎新看来,“两千年前的废墟,跟现在虽然金碧辉煌、二十年后必将成为废墟的建筑价值是相同的”。所以,好的建筑应该真正的为文化、为社会、为艺术考虑。

“废墟”理论和矶崎新后来提出的“未建成”理念,共同构成其“反建筑史”观念。他认为,“未建成”的建筑才是建筑史,而非“已建成”的,强调在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赋予建筑更大的包容性,建筑的竣工并不代表使命的终结,而应该始终保有服务社会、人文、生态和人类活动的功能。

在这些空白、未知和富有想象力的部分,将交由时间去充实,当艺术家的舞台、市民的公园、邻里的客厅、年轻人的天堂和城市的烟火气,在一个不设边界的场所展开,高线公园的吸引力永无终止。

在下一期文章中,我们将基于涵碧紫金城的建筑空间和设计场景,展望未来可能呈现的全新城市生活、行为模式和社会伦理,敬请期待。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2年 6月 16日
下一篇 2022年 6月 1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