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有缺陷的工器具
工作前应检查所使用工具的完好情况,严禁不合格的工器具进场作业。
02、人力运输及装卸作业
不良的环境
运输前要对运输路线进行调查,运输道路的障碍物必须事先清除
03、基础工程通用部分
3.1 设施缺陷
发电机(电源箱)配线、接线应绝缘良好,具有防水功能。
3.2 临时用电不规范
1、发电机(配电箱)和用电设备外壳应绝缘良好,具有防水、防火功能,必须接地良好。
2、施工用电设施的安装、维护,应由取得合格证的电工担、任.
3、必须执行一机一闸一漏。
4、严禁其它金属丝代替熔丝。
04、铁塔组立通用部分
4.1 抱杆露出塔身超出2/3
抱杆露出上腰环的高度不应超过抱杆全长的2/3,承托绳与抱杆的夹角不应大于45°
4.2 组立铁塔时未及时连上接地线
组立铁塔时,及时连上接地线。
4.3 人员打锚大锤脱手失误
人工打桩时,打锤人不得戴手套,并应站在扶钎人的侧面。
4.4 抱杆质量不合格
1、抱杆组立前应进行外观检查。
2、抱杆有下列情况之一严禁使用:a金属抱杆,整体弯曲超过杆长的1/600,局部弯曲严重、磕瘪变形、表面严重腐蚀、裂纹或脱焊;b抱杆脱帽环表面有裂纹、螺纹变形或螺栓缺少。
05、架线工程通用部分
5.1 高空人员不正确使用安全带
安全带必须挂在牢固的构件上,不得低挂高用,转移作业时,不得失去保护。
5.2 安全距离不足
在带电区域作业,各电压等级的区域设置限高和安全距离标志,并设专人监护,确保人员和车辆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吊车和升降车在带电区内工作时,车体应良好接地;使用前对机具进行检查、试用。
5.3 无资质的人员进行特种、特殊作业
对特种、特殊人员的资格证件事前 审和现场检查。
06、施工测量及分坑作业
不慎触碰附近的带电体造成触电或电击
带电线路导线的垂直距离应用测量仪测量。严禁使用皮尺、线尺(夹有金属丝者)等工具直接测量带电线路导线的垂直距离。
07、人工挖孔桩基础作业
7.1 基础下的不明设施
土石方开挖前应熟悉周围环境、地形地貌,特殊地形制定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在有电缆、光缆及管道等地下设施的地方开挖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同意,现场应有标识及安全措施。
7.2 上下基坑坠落坑底
上下基坑应使用软、硬梯。并配置防坠器。
7.3 高处松动、易坠物体坠落伤人
人工开挖基础时,应事先清除坑口附近的浮石;向坑外抛扔土石时,应防止土石回落伤人;坑口边缘0.8m以内不得堆放材料和工具。
7.4 特殊地形如泥水坑、流沙坑等未采取措施
1、泥水坑和流沙坑的开挖应采用挡土板或其他防止塌方的施工方法,采用特殊施工方法是应由技术部门提出安全施工措施,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2、在土质松动地域开挖基础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护壁。
08、灌注桩基础施工
8.1 钻孔平台安装不牢固
钻机停放定位时场地必须平整密实。
8.2 缺氧、有毒的作业环境
1、开挖到一定深度时,每天工作前应往坑内送活物进行验毒。
2、开挖前应备好一定数量的鼓风机,并在每天开工前对各桩内进行氧气检验。
8.3 吊锤钢丝绳断裂
经查检查钢丝绳与吊锤连接点,绳卡按规范设置,每完成一条桩及时更换绳端头位置。
09、基础浇制及拆模作业
9.1 搅拌机安装不牢固
搅拌机应设置在平整坚实的地基上;装设好后应由前后支架承力,不得以轮代替支架。
9.2 不良的运料通道
运送混凝土时等施工材料时,道路应平坦,及时清理路障。
9.3 搅拌机运行中伸入异物
搅拌机运行中不得将异物伸入传动部分,遇到故障时应及时停车检修。
9.4 振动器接线有缺陷
1、为防止振动器漏电,作业前专业人员应对振动器进行全面检查;电动振动器应用绝缘良好的四芯橡胶软线,并应接地良好。
2、振动器开关侧应装设有漏电器,使用电动振动器应穿胶鞋,湿手不得接触开关。
9.5 搅拌机电机有缺陷
1、为防止振动器漏电,作业前专业人员应对振动器进行全面检查;电动振动器应用绝缘良好的四芯橡胶软线,并应接地良好。
2、振动器开关侧应装设有漏电器,使用电动振动器应穿胶鞋,湿手不得接触开关。 3、搅拌机机电设备使用前应全面检查,确认机电装置完整、绝缘良好、接地可靠。
10、外拉线悬浮抱杆组塔作业
10.1 不按规定程序作业
施工前执行“站班会”,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组塔方案施工。
10.2 利用树木和外露的岩石代替地锚
严禁利用树木和外露的岩石代替地锚。
10.3 未设提示及限高标志
特殊情况时,外拉线需跨越公路时,前后应设置警示标志,设专人看护,外接线上应捆绑醒目和限高标志。
11、内拉线悬浮抱杆组塔作业
抱杆倾角不符合规范
1、抱杆露出已组塔段的长度及插入已组塔段上平面的长度应保持一定比例,按7∶3。抱杆可以稍向吊件侧倾斜,其倾角不得大于5°。
2、抱杆的长度选择应不超过1.75倍分段高度 。
12、钢管杆组立
12.1 承托绳绑扎错误位置
承托绳应绑扎在节点上方,且紧靠节点处。
12.2 抱杆拆除操作失误或措施不当导致坠落
拆除抱杆应事先采取防止拆除段自由倾倒措施,然后逐段拆除,严禁提前拧松或拆除部分连接螺栓。
12.3 临时拉线设置不符规定
一根锚桩上临时拉线不得超过2根。
12.4 绞磨设置及使用不规范
绞磨不应锚固在塔腿上,拉磨尾绳不应少于2人,应位于锚桩后面、绳圈外侧,不得采用松尾绳的方法卸荷;牵引绳应从卷筒的下方卷入,缠绕不得少于5圈。
12.5 塔片就位错误操作
护线人员坚守岗位,随时注意放线情况,尤其是重大跨越处、转角塔、上扬点及各路口等处来往车辆。
13、接地工程作业
13.1 高温的作业环境、焊接点存放有易燃易爆品
在进行气焊作业时,气瓶应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场所,防止烈日暴晒,气瓶与明火距离不得小于10m,乙炔瓶应直立使用,氧气瓶与乙炔瓶距离一般应大于5m。
13.2 电焊机有缺陷
电焊机应有单独的电源控制装置,外壳必须接地可靠。露天装设的焊机应有防雨措施。
14、跨越架搭设与拆除
14.1 跨越施工前未办理许可手续
搭设跨越重要设施的跨越架,应事先与被跨越设施的单位取得联系,并办理许可手续,必要时应请其派员监督检查。
14.2 重要跨越未指定施工方案
跨越架的形式应根据被跨越物的大小和重要性确定。重要设施的跨越架及高度超过15m的跨越架应由施工技术部门提出搭设方案,经审批后严格执行。
14.3 跨越架未经验收合格投入使用
跨越架应经使用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4.4 跨越架未悬挂安全警告标志
验收合格的跨越架应按有关规定悬挂醒目的“验收合格”等警告表示;公路跨越架应增设限高标志、来车限速标志及两侧架体反光标志。
14.5 跨越架立杆、大横杆及小横杆间距不符规范
钢管、木架和竹架立杆间距分别是2m、1.5m、1.2m。
大横杆全部是1.2m。
小横杆分别是1.5m、1.0m、0.75m。
14.6 竹质跨越架材质差
竹质跨越架严禁使用青嫩、枯黄、麻斑、虫蛀及裂纹长度超过一节以上的。
15、导引绳展放作业
15.1 跑线、跳槽
牵引绳连接器完好,紧固到位,满足受力要求且能通过放线滑车。
15.2 感应电危害、穿越施工钢丝绳或导线上扬危害运行带电线路
穿越档设专人监测放线的弧垂,防止弧垂超过设计驰度,触碰被穿越的高压线路。
15.3 拉或站在导地线的下方或内角侧
护线人员坚守岗位,随时注意放线情况,尤其是重大跨越处、转角塔、上扬点及各路口等处来往车辆。
15.4 放紧线通信不良
通讯联络迅速、清晰、流畅,严禁在无声通信联络及视野不清的情况下放线。
15.5 护线员行为危害
护线人员坚守岗位,随时注意放线情况,尤其是重大跨越处、转角塔、上扬点及各路口等处来往车辆。
15.6 导线上扬危害运行带电线路
穿越档设专人监测放线的弧垂,防止弧垂超过设计驰度,触碰被穿越的高压线路。
16、导地线展放
16.1 牵引绳被障碍物卡住
线盘与线盘架匹配,线盘转动灵活。
16.2 感应电危害
1、施工段内杆塔接好接地,并确认接地良好。
2、跨越不停电线路时,两侧杆塔的放线滑车应接地。
3、穿越档设专人监测放线的弧垂,严防地线超过设计驰度,触碰被穿越的高压线路。
4、牵张设备接地应良好,操作人员应站在干燥的绝缘垫上并不得与未站在绝缘垫上的人员接触。
16.3 牵引绳与导地线连接不合格
1、导引绳、牵引绳的安全系数不得少于3倍; 2、各类绳套插接长度须符合要求;
3、放线连接器完好,紧固到位,满足受力要求且能通过放线滑车;
4、导引绳。牵引绳的端头连接部位、旋转连接器及抗弯连接器在使用前由专人检查。
17、挂绝缘子串及放线滑车作业
利用麻绳代替钢丝绳起吊
严禁利用麻绳入绞磨作起吊绳吊装绝缘子入放线滑车。
18、附件安装
交叉作业
1、提升金具、工具必须绑扎牢固,拉绳人员不准在垂直下方,杆塔上作业人员所用工具材料不准投抛,传递时应用绳索;
2、抬运时应步调一致,同起同落,有人指挥。
19、防护设施施工
19.1 酒后驾车
严格按公路限速标志行驶,禁止酒后驾车;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行车;驾驶本单位车辆必须有驾驶证和内部准驾证。
19.2 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工器具/个人防护用品
配备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