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哲学家韩非在他的著作《韩非子》中写道:“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警示我们即使是十分细小的疏漏也会造成意想不到的灾难性后果。为了防止局部细小的疏漏破绽摧毁整体,我们就要精益求精地避免种种可能存在的小问题。
而对于一个机器而言,连接维系各个部件都需要用到细小的螺母、螺丝钉,这些看上去十分不起眼的小零件,却往往影响着整个机器的运作性能。这些小零件一旦出现了问题,会对机器的性能、安全性都造成难以预测、难以估量的损失。
可以说,能否确保这些小零件的工作性能,避免出现松动、损耗等情况的发生,往往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不容小觑。作为较早完成工业化的日本,他们就研制出来一种“永不松动螺母”,因其高质量畅销全球,却无人能仿制成功。这种螺母是如何研制出来的呢?
一、善于观察,改进工艺
而如今畅销全球的“永不松动螺母”的问世,还要归功于一位日本工程师,后来的哈德罗克公司创始人——若林克彦。一次工业博览会上,作为工程师的若林克彦在参观会场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款防回螺母,这款螺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螺母在工作中的松动。
当时,日本社会的工业化浪潮如火如荼,但是工厂中各类大型的生产机械却不时发生因零件脱落造成的生产事故。若林克彦看到这款螺母后,敏感地嗅到了发家致富的机会。于是,若林克彦找到了博览会的主办方,索要了一些螺母回去进行研究。
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远超常人的眼光,若林克彦很快发现主办方展出的这款螺母虽然稳定性比其他螺母略强,但是结构复杂且价格昂贵,不仅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而且成本高昂,是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不过,善于发现问题的若林克彦也同样善于解决问题,若林克彦认为只要在这款螺母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良,改进相关的工艺和复杂结构,就可以设计出性能良好且价格低廉的螺母,自己也可以借助这种新型螺母,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于是,若林克彦开始废寝忘食地钻研螺母的改进工艺,正所谓“皇天不负有心人”,若林克彦经过反反复复的多次实验,最终研发出了一款新型螺母。由于独特的外形,若林克彦命名这款新型螺母为——U型螺母,这也就是“永不松动螺母”的前身。
二、面对质疑,再次改良
若林克彦对自己研发出来的新型螺母信心满满,辞去了原本的工作,拉着弟弟和朋友一起开创了一家螺母公司。为了增强营销效果,若林克彦的公司打出了“永不松动螺母”的招牌,吸引各路生产商购买自己的螺母。
这充满噱头的广告语给若林克彦的公司招徕了大量客户资源,U型螺母似乎也真的做到了“永不松动”,在一众生产商中好评如潮。然而,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若林克彦很快又要面临一次技术挑战,而这也催生了真正的“永不松动螺母”的诞生。
一家订购了U型螺母的生产商向若林克彦的公司投诉称,这款螺母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出现了松动,并不是什么“永不松动螺母”。这一情况引起了若林克彦的警觉,虽然公司其他人都认为没有必要为了一句广告语和个别的投诉大动干戈,但是若林克彦却认为不能置之不理。
若林克彦提出为了应对厂商的投诉,要提高螺母的稳定性,暂停目前螺母的生产销售,这引起了合伙人的不满,认为他在小题大做。然而,若林克彦一意孤行,导致其他合伙人撤资出走,公司倒闭了。若林克彦却没有因此后悔,反而聚精会神地投入到对螺母的再次改良中。
若林克彦再次废寝忘食地研读有关螺母的科研资料,展开相关的实验探究。最终,锲而不舍的若林克彦在一篇文章中了解到,在螺母中引入榫头能够提高稳定性。若林克彦当即眼前一亮,以此作为切入点,终于研发出了真正的“永不松动螺母”。
经若林克彦再次改良的螺母真正做到了可以应付各种各样的生产环境,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工艺要求。与之前的广告语不同,若林克彦再次研发的螺母,真的做到了“永不松动”这一点。
三、畅销全球,无人超越
于是,若林克彦凭借着再次改良过的螺母重新杀入螺母市场,开启了东山再起之旅。若林克彦这次创立了名为“哈德洛克工业株式会社”的公司,主要经营业务就是这种经过若林克彦再次改良的螺母,这一次,信心满满的若林克彦表示,它就是一种“永不松动螺母”。
不过,由于经过再次改良的螺母价格比原本的U型螺母偏贵,而且“永不松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视为一种充满噱头的广告语而已,若林克彦的创业之旅并不轻松。不过,若林克彦对自己的产品相当有信心,积极乐观地等待市场的回应。
果不其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反馈,若林克彦再次改进的螺母实实在在地收获了“永不松动螺母”的美名,打开了销路。不久后,若林克彦又接到了日本铁路的大量订单,借此机会再次扩大了自己螺母的知名度。
随着全球分工的细化,工业在全球范围内流转,若林克彦发明的螺母也凭借“永不松动”的名声畅销全球,若林克彦也因此成为了日本赫赫有名的企业家。而对于“永不松动螺母”的性能,人们也充满好奇,许多公司更是纷纷效仿研制,却始终没有人能够研制出足以超越的螺母。
若林克彦深知,自己设计出来的螺母之所以能够“永不松动”,除了精妙的设计之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螺母的生产加工也尤为重要,他对螺母的误差范围、瑕疵大小要求也都相当严格,根本不担心其他公司可以超越,甚至大大方方地给出了设计图纸。
事情正如若林克彦所料,即使是在官方给出图纸的基础上,也依旧没有公司可以仿制成功。而这一举动,又一次提升了“永不松动螺母”的知名度,生产销售因此更上一层楼。
小结:
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林克彦在发现螺母蕴藏的巨大商机后,抓住机会对螺母进行了设计改进,通过“利其器”——提高螺母的稳定性,达到了“善其事”——利用螺母发家致富。正是由于若林克彦懂得产品的性能决定了市场走向这一道理,他才会不断地搞研发。
而“永不松动螺母”畅销全球,甚至在官方给出图纸的基础上,至今无人能够仿制成功这一事实,也让我们深刻地领会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行业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若林克彦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他那勇于创新、锲而不舍的精神,支撑着他的成功与突破。
参考资料:《韩非子》、《增广贤文》、《永不松动螺母的诞生故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