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铁耳机这东西呢,在烧友们印象中自从AKG当年出了个标杆性质的K3003之后各家大厂除了大法的那么几个以外似乎都很少涉足这块领域。究其原因其实我也说不清,但是圈铁耳机难做烧友们都是知道的,就算是3003它亲爹AKG至今都没有再出过后继产品。但是国外厂商不做不代表国内厂商就会放着这块几乎是市场空白的这么大一杯羹不去吃,敢为人先一向是国内厂商的优良传统,只要有市场咱就做。于是乎近两年国产品牌也先后面向市场推出了一些圈铁作品,素质虽然参差不齐,但是也有那么几个较为优秀的产品。而达音科作为国产耳机厂商中的圈铁专业户自然一提起来是绕不过去的,在近两年前前后后发布了诸如DN900,DN1000,DN2000和DN2000J,甚至还包括ALPHA1那样奇葩的圈铁平头塞,达音科从此在圈铁这条路上越走越顺溜。而达音科在2016年的产品线中将要发布的三大旗舰—-DN2002,DK3001和DK4001同样也是圈铁作品。其实这三条圈铁的工程样机在去年11月的2016新品体验试听会中我已经有了个大致的印象,尤其是后两者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并向赵工要了两条回来仔细听了一段时间,不得不说达音科的圈铁调音水平已经越发玩得炉火纯青了。而两月前收到赵工一声不响的发来了一条DN2002的正式量产版(此条为正式版包装,但并无序列号),拆封听了也有十来天,觉得有必要说说关于这条新圈铁的各方面体验。
其实说起来这次的DN2002也是个剑走偏锋的作品,首先单元数量达到了四个,四单元的圈铁结构在传统的公版圈铁塞里就单元数量来说是不算少的,而且还是两圈两铁的搭配在这一点上更是鲜见。至于这种搭配的合理性在我听到这货之前是持怀疑态度的,毕竟圈铁结构存在的价值通常在烧友们的理解中动圈单元除了提高耳机整体的频响范围外更多的只需要弥补中低频部分尤其是低频的量感和质感,其余频段基本可以交给动铁单元来承担,毕竟低频的质感一直以来都是动铁塞难以调和的短板,或者说在复合动铁耳机中加入一个动圈单元来弥补这一点才是圈铁结构耳机存在的主要价值。而这次达音科破天荒的在新品圈铁DN2002中加入了两个动圈单元这点上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不禁要猜测赵工到底要调出一种什么样的声音。仅仅从参数上来看阻抗和灵敏度都还好,不算是难推的塞子,频响上限也达到了40kHz,因此毫无悬念的获得了脑放信仰小金标的认证标准。包装风格上和自家的动圈旗舰T5一脉相承,只是本着一分价钱一分货的行业标准在内衬材质上换成了硬质海绵体。收纳盒也换成了类似于派力肯1010规格的那种盒子,除了没有派力肯盒子下面那个气密平衡装置。盒子里那一堆套子,耳挂,线夹和6.35mm转接头之类的东西就不用过多介绍了,绝对的正版SF套(以前达音科通常习惯标配大法的哥套,今年基本都换成SF套了),绝对的正版C套,达音科配件厂就算没有以前大方了说到底仍然还是国产第一配件厂,附带的配件丰富程度达音科敢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不锈钢的耳塞腔体分为前后两部分,后部被一层黑色哑光漆覆盖加上前部的银色不锈钢本色和SF套若隐若现的红色导管看上去就有一种科技感,加上类似于大法风格的左右声道红黑识别金属环,整体设计风格还是相当不错的,不得不说有些时候颜值这块对于部分人群脑放影响的一方面因素也有外观的颜值。
而关于听感方面我手头这条DN2002截止到目前已经经过了约200小时的磨合,撇开那两个动铁单元不说,两个动圈单元从达音科以往的塞子来看这个时长的煲机磨合还是不够也不是没可能,以前一个单元都不一定够,这次的DN2002可是俩。所以关于这两个动圈单元到底需要多长时间的磨合我也不好说,这里的听感仅以目前的状态作参考来说。
参与前端器材:
Apple iPhone 6s Plus(最强前端不解释)
FiiO X1
FiiO X5ii
FiiO X7+AM2
Hidizs AP100
aune M2 Pro
山灵 M5(感谢@依稀已不再 友情提供)
iaudio PLENUE M
iRiver Astell&Kern 120ii
iRiver Astell&Kern 320(感谢@FEELGOOD沸谷耳机音乐会馆 友情提供)
三频分布:
就刚拆封入耳开声的听感来说的话整体音色有些干瘪,并不抓耳,均衡走向,且有那种明显的达音科味道。中频部分相较于自家现阶段的动圈旗舰T5而言开声饱满度略逊一筹,毕竟两个钛膜动圈还是要花点时间磨合的,按照以往听达音科塞子的经验来说这根本就是个时间问题,所以不出意外的仅仅20小时后这种情况就大为改善,尤其是人声部分开始变得温润起来,距离感也更近了,然而并不是那种贴脸的人声,而是距离感把我的恰到好处。低频部分在刚开声的时候虽然量感少了点,不过在20小时后得到改善,虽然量感有限,不过质感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高频部分无论是和前旗舰DN2000J还是去年底试听的DK3001工程样机相比在亮度方面都有所欠缺,在部分弦乐的演绎中略微缺乏一点感染力,但是相对的,高频的刺激度控制的相当好,作为一个人声塞能够有如此程度的高频表现还是可以的。在这段时间里偶然有一次和赵工沟通了一下关于DN2002的分频,赵工表示两个动圈单元主要承担中频和低频部分,两个动铁单元仅负责高频和极高频部分。如此分频虽然在动圈塞的概念里算是情理之中,但从这些年听过的多数圈铁塞的分频风格来看还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实际试听体验中DN2002三频衔接自然,中低频圈味十足,有着良好的氛围感,高频不突兀,低频并没有因为有两个动圈单元而显得重口,而是量感适中,弹性较佳。在不同主流前端上的表现结果来看并没有像前作DN2KJ那样一个前端一个声音,所以并没有出现在哪个前端上声音很违和的情况。基本上除了在iPhone上因为其机能太(you)强(xian)显得听感有些奇怪外,在参与测试的这么一些前端上表现得均还算可以。
素质和听感:
现阶段对于这个档次的国产耳塞而言素质已经不是瓶颈,继达音科用来立FLAG的前旗舰DN2000J之后素质方面基本都达到了国产塞的一个标杆水平。如果一定要和自家的DN2000J比硬素质,可能对于两者而言还真有点难分伯仲,解析层面似乎DN2000J要更来得直白暴力一些,而DN2002就显得内敛得多,不怎么张扬或者说具有侵略性。乐器表现方面中高频弦乐DN2000J的亮度较DN2002更好一点,虽然代价就是对前端的高频控制力要求较高,反观DN2002弦乐表现就相对柔和一点,打磨的更加精致,如此一来在前端的搭配方面也显得更加友善。而在一些架子鼓或者太鼓甚至低频较多的电音方面DN2002要略强一点,这点倒是很出乎我的意料,毕竟两个动圈单元从纸面参数来看至少从低频的量感方面肯定都要大幅超过DN2000J,而事实上在低频量感上DN2002相较于DN2000J只是略多一点,不同之处只是DN2002的低频收的比DN2000J要稍慢一点,所以在氛围感方面DN2002表现得更好一些,当然,两者的低频弹性都算相当不错的水平,质感极佳,只是下潜稍欠火候,但低频并不是两者设计调音之初的主要方向,所以私认为如此并无不妥。最后人声表现方面的表现才是DN2002的重头戏,DN2002的人声相对较厚实,这点和DN2000J的冷薄形成鲜明的对比,密度较大,结像准确,这点丝毫不亚于自家的T5,男声的沧桑,女声的温润,该有的都具备,甚至在达到了一定时间的磨合后还有点毒,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在抓耳和耐听度这两方面达到了一种出乎意料的平衡,这点在这个档次的国产塞里算是非常优秀的。声场方面DN2002算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水平,基本呈一个微椭圆,纵深感还不错。我不能拿达音科自家的T5和其比声场,如果这个声场放在T5上那么算是很优秀的水平,但是放在DN2002上只能算是尚可,毕竟档次和定位不同,在2K档的塞子里还有很多声场更大的产品,甚至自家的DN2000J都属于声场非常大的,这是一个取舍问题,有了如此优秀的中频和人声,在其他方面必然有所妥协,这个并不难理解。
总结:
到目前为止对于我手中的这条DN2002的素质和听感我基本没什么需要多说的,如果如前文所述正好风格对你的胃口,基本没有犹豫的必要,盲狙也没什么问题。硬要说的话还是佩戴,因为我手头上塞子较多,所以和DN2002匹配的线材(接口)并没有能够通用的,所以以上听感全部是基于原线测试的结果,而作为一个绕耳式佩戴设计的腔体结构却搭配的只是一根非绕耳的线材显然是很违和的,我并不认为配件里赠送的一对耳挂是一个适合长期使用的解决方案,所以对于一般用户而言说到底还是换根能够绕耳固定的线材更为直接。
推荐人群:
1.想要一条素质和听感兼备的人声塞的烧友群体,无需多言,买买买!!
2.想要一条不错的圈铁塞的普通用户群体,DN2002对前端搭配的要求比自家的DN2000J和AKG K3003要低得多,这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