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刊】
卷首语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翻开百年党史,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无畏,到“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凛然,从“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奋力拼搏,到“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无私奉献,一座座时代丰碑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底色、精神高度;从伟大建党精神到脱贫攻坚精神,从“两弹一星”精神到探月精神,一个个伟大壮举背后的动人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照亮民族复兴的远大征途。
明镜照形,知史鉴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崇德,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铁心跟党走、虽九死而不悔;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砥砺初心、汲取力量,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播下种子,收获绿荫。立足新起点,走过万水千山的中国共产党人,必能在又一程跋山涉水中,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立心铸魂擦亮精神底色
早春时节,浙江嘉兴南湖碧波荡漾,绿意萌动。
南湖革命纪念馆宣教部主任袁晶代表带着参观人群瞻仰红船、重温初心。她是纪念馆讲解员,也是红船的守护人。
“全国各地的观众来到这里,真真切切地感受红船精神,感悟革命烈士的赤诚之心。”通过她的讲述,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群众带着敬仰而来,满怀信念而归。
“历史是一面镜子,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务院参事何星亮代表表示,要通过学习党史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埭溪镇组织青年党员志愿者、纪检干部、人大代表前往企业车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户家中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图为宣讲员与企业员工交流。新华社发
明大德:把对党的忠诚写在实际行动中
“我们村已成为全国闻名的‘都市村庄’。我问问大家,谁家没楼房,谁家没汽车……”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党委书记侯二河代表正在为村民讲党课。
昔日的白沙村,“吃水爬山坡,做饭烧柴火,糠菜半年粮,麻籽豆擦锅”。如今,民居时尚,街道洁净,湖泊如镜,绿荫如盖。
侯二河代表感慨,饮水思源,白沙村有今天的成绩,最根本的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让党员干部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坚定跟党走的信仰和决心。”他说。
奋斗百年路,忠诚印寸心。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经历过无数艰险和磨难,没有被任何困难压垮,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铁心跟党走,虽九死而不悔。
“信仰是什么?是用生命书写的义无反顾。”成都经典汇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艺委会办公室主任徐萍代表时常思考这个问题。
江西于都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新华社发
她的老家在四川北部的青川县。2008年,那场令世界震惊的大地震,摧毁了县城,也摧毁了她的家。在党的关怀和帮助下,他们很快恢复了正常生活。10年后,她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一个从灾区废墟走出来的孩子,走进了人民大会堂,这是一份多么沉甸甸的责任啊。”一年来,她到各地宣讲,讲党的光辉历史,讲党的伟大功绩。“我们要感党恩、跟党走,把党的事业永远铭记在心,把对党的忠诚写在实际行动中。”她说。
“革命理想高于天。”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委员表示,党员干部必须以史为鉴,守正创新,把党的道德建设进行到底,做到始终忠于党、忠于党的事业,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守公德: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代言人
喻春梅代表一直在路上。
她是江西南昌公交运输集团一公司党支部副书记,经常到公交车上、调度室里、停车场站,跟乘客和驾驶员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她感动于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杨善洲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李保国的“你的幸福我包了”……“我们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她说。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和全国人大代表,我深知责任重于泰山,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工作中,喻春梅代表努力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代言人”。
大别山区,一片红色热土。
黄久生代表出生在革命老区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从小听的是红军故事,感受的是党带来的巨变,“红色基因”已深深刻在骨子里。
他现在是潢川县驻郑州流动党工委书记。他把党的恩情化作前行动力,通过党建引领、搭建平台、联建共建,把农民工流动党员团结在一起,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断为民造福的历史;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
江苏省扬州市政协原副主席董玉海委员指出,我们干事业、谋发展,一定要从是否有利于人民出发,工作政绩应该让广大人民群众评说;我们抓营商环境、搞政务服务,一定要真心实意,真正为群众着想;我们搞生态建设、民生工程,一定要从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出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严私德:把道德刻印于做人做事细节
“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这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曾芳委员的职业理想。
党史学习教育中,曾芳委员被长治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赵雪芳的事迹感动。“医生不能脱离临床,更不能离开病人,一名离开病人的医生,就没有了生命价值”,曾芳委员将赵雪芳的话铭记于心,时常提醒自己: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
如今,她把这份体悟传递给学生。“医德教育的关键在于‘仁’,要引导学生以仁心为初心,诚信慎独,涵养高尚医德,引导学生以仁心致匠心,精益求精,锤炼高超医术。”
“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一个人的品德,刻印于做人做事的细节,彰显于具体而微小的点滴。
白庚胜委员表示,要通过百年党史的回顾与学习,强化党的道德建设、提高党员的道德修养,以增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感召力,提升党员的思想水平、道德约束、人文涵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完成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原中央党校教育长 罗宗毅委员:
以史为鉴,匡正人生追求
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 严纯华委员:
做“大先生”,塑造学生品格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通过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崇德”,这与教育宗旨和高校使命是相通的。我认为,于师者,就是要涵养师德,通过学习百年党史,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切实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
做“崇尚大德”的典范。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深刻感悟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崇高大德,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擦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底色,引导广大教师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做“崇尚公德”的典范。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深刻感悟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忠于革命事业的崇高品德,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 李树建代表:
崇德尚艺,做好一生功课
河南豫剧院老院长常香玉,在抗美援朝期间带领剧社走遍大半个中国,进行巡回义演,为前方捐献了一架战斗机,博大的爱国情怀让世人铭记至今。“戏比天大”是她一生的承诺和追求,她的每部作品都要做到“顺民心,反映时代”。
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学习前辈们德艺双馨的道德追求,不忘为文从艺初心。表现在戏曲创作上,就是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河南豫剧院把提高质量作为艺术作品的生命线,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抓手。近年来,我们创排了《中国红》《义薄云天》《大河安澜》《黄河滩上的女人》《向警予》等优秀剧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还不断强化演员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去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广泛动员演职员工以艺抗疫,在非常时期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光明日 》( 2022年03月04日07版)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