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情况 某单位宿舍楼。设备概况:住宅电梯,设备原型号为zkj1-771型直流快速电梯(俗称小励磁),额定速度v=1.75m/s。1998年12月10日电梯改造为plc控制,调压调频调速(vvvf)。改造后的设备型号为plc-vvvf,梯速v =1.00m/s,载重量1 000kg,15层/15站,提升高度43.24m。本梯就是将原来继电器控制的直流拖动改造为plc控制的交流调压调频拖动,速度有所降低,其他参数基本保留。
2 事故经过 该宿舍楼1号电梯8层有呼梯信号,司机工操作电梯从首层前往应答,电梯到达8层后,电梯自动开门,职工架拐进入电梯轿厢时,在电梯轿厅门并未完全关闭的情况下开始向上走梯,乘客摔倒,司梯工赶紧拉她未拉动,又立即按”急停”按钮和打”检修”开关, 这时乘客右残腿、左腿及铁拐均被卡在轿厢地坎与8层厅门上端钩子锁位置处(电梯也停在该处,轿厢地坎低于9层厅门地坎约200mm),造成右腿膝盖以下50mm处离断。经多方抢救和手术,处置了离断的右腿,将左小腿皮肉缝合。
4 今后的整改措施 4.1 电梯管理方面 ⑴管理应到位,责任应明确,制度应齐全。⑵ 加强电梯的日常巡视和认真执行电梯的”三定”保养,即定人、定时、定保养项目的周保养制度。⑶ 严禁电梯带故障运行。⑷ 维修单位应具有有效的资质证书,司、维人员应持证上岗操作。⑸ 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使维修人员必须熟悉所管电梯的图纸和性能参数、安全装置。⑹ 完善各种现场资料尤其是3种记录:运行记录、 修记录、保养记录。4.2 维修保养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而言,电梯出现故障导致事故的几率还是比较低的,唯有电梯溜车导致危险后果的几乎为100%。因此必须通过加强电梯的检查、润滑、调整、维保和修理等环节避免溜车现象的发生,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制动器的日常巡检、润滑、调整,修理等环节,即:⑴ 检查制动器运转是否正常,有无卡阻、撞击现象,各调整螺母、锁母是否转动,销轴部分每星期应用30#机油润滑一次,制动轮和闸皮表面不能有油污以保持其制动时的制动力。⑵ 检查制动器弹簧完好,作用力适度,制动臂开闭自如,制动可靠。⑶ 正确调整闸皮与制动轮的开闸间隙不大于0.7mm,释闸时制动轮与闸皮的接触面不低于80%。严禁以调小制动器的制动力来满足电梯运行舒适感的要求。⑷ 制动线圈温升必须控制在其规定的绝缘等级范围之内(一般情况下制动器线圈的绝缘等级为a级即可满足,根据gb7588规定:a级绝缘的温升规定为60k,其绕组允许的稳定温度为100℃),接线应牢固无松动,绝缘良好,线圈的维持电压不应低于其额定电压的80%。⑸ 闸皮的固定铆钉沉入闸皮的深度不应小于3mm,闸皮的磨损量超过1/4厚度或铆钉头有露头迹象时应更换。⑹ 电磁铁的动铁芯在铜套内的动作应灵活,必要时可用石墨粉进行润滑,禁止用机油或黄油当润滑剂。⑺ 制动器线圈的电气控制回路接线应正确,其电气元件选择应符合gb7588-1995中第12.4.2.3.1条规定。⑻ 检查制动器线圈的放电回路(r-d组件)应保持有效、接触良好。因为制动器在电梯运行中动作频繁,若r-d组件断线或脱落而失去作用时,会使线圈在释闸瞬间产生极高的反电势,不能释放而极易造成线圈的绝缘击穿(或使电气接点烧孤、粘连),造成制动器功能失效,引发事故。⑼ 根据gb7588-1995中第12.4.2.1条,制动器应保证轿厢在125%额定载荷并以额定速度运行时 ,应能使曳引机停止运行。
5 遇到溜车事故的急救办法 ⑴ 电梯有溜车征兆时,首先应保持镇静,立即关闭厅轿门,打”检修”状态,使电梯由失控(溜车)状态转变为由电力驱动的慢车运行。⑵ 选用永磁同步电动机作为曳引电动机,此种电机的特点之一是当发生电梯溜车时,可通过该电机的发电状态所产生的制动力矩来控制溜车速度,保证了安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