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消失的老行当:“磨剪子嘞,戗菜刀”

张洪祥今年65岁,临沂郯城人,今年是他在青靠磨刀维生的第14个年头。老张说这门手艺是家传的,从爷爷、父亲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三代。虽然老张十几岁就继承了父辈的手艺,但他在磨刀买卖最好做的时候自学木工,跟着村里几个同龄人跑到齐齐哈尔做了二十多年工匠。后来为了离在老家的妻子和孩子近一些,2000年,他操起家传的营生一个人来到青岛,开始了吆喝“磨剪子戗菜刀”的日子。

一辆从老家带来的凤凰牌自行车,纯手工打造的长凳,装满家伙事儿的竹篮,一个盛满水的小皮桶,还有一张见了谁都灿烂的笑脸,这就是磨刀人的全部“家当”。

10月14日,老张接到云南路社区街道办事处的邀请,参加每月一次的便民服务日。早上8点,老张准时到社区办事处门口广场,抖抖粗布围裙,磨刀工具一字排开,准备开工。

一辆从老家带来的凤凰牌自行车,纯手工打造的长凳,装满家伙事儿的竹篮,一个盛满水的小皮桶,还有一张见了谁都灿烂的笑脸,这就是磨刀人的全部“家当”。

在社区服务日找老张磨刀可不是来得早就行,要提前一天拿号预约,一上午只发20个号,没约上只能等下月。大早上大爷大妈们就把锈钝的剪子菜刀排成了排。

8点16分,老张拿起第一把剪刀,劈腿呈骑马状跨在凳子上,先对着阳光眯眼看看刀尖和刀刃,计划从何开始打磨。

一般磨刀分为粗磨和细磨两道工序,粗磨用来找平和开刃,在砂轮上进行;细磨为了磨快磨匀,在三块粗细不同的磨石上进行。这三块石头可是家传宝物,其中最细的天然姜石块尤为珍贵。

这把剪子因为长期剪鱼已经有了缺口,老张左手拿住剪刀中央铆钉处,右手摇起把手让砂轮飞转起来。伴着点点火光,十几秒工夫,锈迹斑斑的刀刃便绽出光亮。老张说,剪刀上砂轮的分寸掌握最难,刀要端稳,刀刃微立。

架上用沙子做成的粗石,推起剪刀将刀刃磨细磨匀,然后换第二块、第三块魔石。任你多少人在旁等待也不会少了一道工序。老张说这刃口最娇贵,若不仔细打磨,用不了几天又会迟钝。

磨刀是个要协调全身动作的事儿,右手用力推刀,左脚踩紧长凳上的粗绳才能稳稳当当。

“剪子好磨,三锤难学。”老张笑呵呵的说着父辈传下来的谚语。敲打剪刀分为三个部位,刀尖、刀刃和铆钉,要根据剪刀的开合情况调整方向和力度。

虽然剪子和刀都磨,但它们的工序和要领可不一样。磨刀讲究平顺,要让它又薄又匀,而剪子难磨的多,先弄清它的用途才能下手。

磨一把刀时间在十分钟到半小时不等,这磨术看似简单,实际全靠手上功夫和经验。角度太小,就容易卷刃;角度太大,则会拌刃。

老张卖力磨刀时,周围了一群人看。有个大妈说老张磨刀确实有功夫,唯一的缺点就是太锋利容易割手,老张听了嘿嘿的笑。

每磨一阵,老张就用手指轻轻剐蹭试试刀刃的厚薄和是否均匀。

传了三代人的戗刀是纯手工打造,戗平菜刀少不了它。

十五分钟的功夫,这把老菜刀就被磨得锃光,在粗布上来回蹭几下,老菜刀闪烁着新生的锋芒。

最绝的是老张试刀的手上功夫,磨好的刀往头上一侧轻轻一削,十几根白发轻舞掉落,看得旁人直呼惊人。

老张说虽然已经干了二十多年,但手指还是不小心被割伤,所以要集中注意力。他重复的动作看久了未免显得枯燥,但哼着的小调依然欢快。

磨刀声霍霍的响着,躺在地上的工具看来老旧,却在经历了时间的检验与磨砺后用起来更加顺手。

4个小时过后,上午的工作结束了,长凳上刀架旁积攒了许多钢屑。

剪刀和菜刀一把都是2元钱,一上午的收入是48元,收钱的时候老张露出了笑脸。居委会大姐感叹说挣钱不容易啊,老张打趣说:“最累的事是磨刀,最快乐的事也是磨刀。”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4年 11月 7日
下一篇 2014年 12月 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