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本侵华时,使用了很多97式坦克, 在南京大屠杀、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中给孱弱的中国军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可恶的鬼子。
但是在与美军的太平洋岛屿战争中,遇到美军的M3、M4坦克,日军的97坦克一败涂地。据说炮弹击中97式坦克,即使没有打穿装甲,但中弹装甲周边的铆钉被震飞, 里面的断头飞起来射中了里面鬼子。好!
日军的97坦克是这样的。
看到了吗?浑身上下都是铆钉。挨一炮,打不穿也把铆钉震断,为抗日战争立了功。
这种坦克全重15吨,里面4名乘员,装甲厚度一般为15~25毫米,是使用铆接结构的装甲车体。
今天,咱们就来看看铆接结构是一种什么样的连接方式。
通俗的说,铆钉连接就是用铆钉把两个件连接起来,称为一体的连接方式。
铆钉
这是一种实心铆钉,主要用于受力大的金属零件的联接处。
还有空心的铆钉,用于受剪力不大的薄板或非金属零件的联接, 如塑料、皮革、木料、帆布等的连接。
还有这种,用于铆钉枪的抽芯铆钉。
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铆钉,半空心的铆钉、圆头的、平头的、沉头的、沟槽型、环槽型等等,应用于不同的用途。
那铆钉是怎么铆接的呢?
铆接分为两种:冷铆和热铆。
冷铆
冷铆,顾名思义,就是在常温下使用铆钉铆接。
工厂里常见这样的场景:工人在两块钢板对好孔之后,从下面穿上铆钉,底下再垫上铁块,然后拿榔头从上面敲,duang, duang, duang 几下,砸出个墩头,一个铆钉就铆好了。
看下面这个图。
当然,手工冷铆慢而且根据个人情况,铆钉铆的不是很标准,这时就会用到冷铆机了。
冷铆机也各式各样,一般采用液压技术达到冷铆的目的,代替手工操作,很多能全自动操作。
冷铆,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应该是牛仔裤上面的铜扣了,它也是一种铆钉。
热铆
热铆就比较复杂了,需要把铆钉加热,然后再铆接。
手工操作时,一般需要四个人(假设为A、B、C、D)协作才能来完成。
四个人分工是这样的:
A负责加热、传递,B负责接钉、穿钉,C负责顶钉,D负责铆接。
A要把铆钉加热到1000-1100℃,然后拿穿钉钳夹出铆钉,递给B。
B接到铆钉后,迅速、准确的把钉穿入孔中。
C需要赶紧把铆钉顶住。
D这时只要拿工具把铆钉打出墩头就可以了。
这样就完成了一个铆钉的铆接过程。
冷铆能墩粗铆钉,所以紧密性好,但是对于大铆钉,冷铆不大适用。冷铆适用于直径小于10mm的钢铆钉和塑性较好的有色金属、轻金属等制造的铆钉。
热铆铆钉杆和钉孔之间有间隙,不能参与传力。但是热铆加热铆钉,形成墩头时所需外力较小,铆接后残余应力也小。
铆接在建筑、锅炉制造、铁路桥梁和金属结构等方面均有应用。
铆接特点
铆接工艺简单、联接可靠、抗振、耐冲击。
相对于焊接,铆接的缺点:结构笨重、铆孔削弱被连接件截面强度15-20%,操作劳动强度大,噪声大,生产效率低下。
相对与螺栓连接:铆接比较经济,重量更轻,适用于自动化安装。
但铆接不适于太厚的材料、材料越厚铆接越困难,一般的铆接不适于承受拉力,因为其抗拉强度比抗剪强度低得多。
坦克铆接结构
说回到日本97坦克, 那时无论是德、英、俄、美等国,二战期间绝大多数坦克已经放弃铆钉结构,采用要么是焊接,要么是整体铸造。
基本上可以说97坦克是日军专门为投入中国战场而研制的坦克。小日本开始采用铆接结构,足以应付中国战场的形势。
但是,遇到更猛烈的美军炮火,就玩不转了。遇上炮弹,由于铆钉抗拉力不够,会被拉断。
看几个97坦克歇菜的图吧。
再来一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