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均由高健斌摄)
“看不出来,一个30出头的小伙儿,还有这般细心。怪不得好多人说他是个技术迷。”说起中国铁建电气化局三公司京沈客专(河北段)在短短的几年时间连续取得的几项重大技术攻关成果,以及管段内一栋栋站信号楼里面那一排排整齐的设备机柜,一尘不染的地面和横竖有序玻璃栈道工艺,大伙儿首先想到的就是项目科技带头人赵波波。
在京沈客专项目部,赵波波有3位“官衔”,第一个是项目经理,第二个是党支部副书记,这第三个是“赵波波创新工作室”负责人,这第四个便是科技带头人。
赵波波说,经理和副书记的职位自不必说,那是岗位所在,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科技带头人。因为只有这个称谓,更加促使我带领大伙儿在科技攻关创新的路上不停地探索,为建设高品质的高铁,贡献“四电人”的智慧和力量。
执着于爱一行
大学毕业后,赵波波先后参与了合武客专(枢纽)、胶济客专、福厦客专、厦深客专(枢纽)、盘营客专、沈丹客专、京沈客专等多条高铁线路的施工建设。无论是在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的岗位上,还是工程师和项目部总工程师的岗位,以至于现在的项目经理的岗位,赵波波挚爱和真正放不下的是儿时追逐,大学时所学的专业。
2017年4月,京沈客专上场,赵波波作为项目部负责人,心里想的就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刻苦攻关,把项目工程建设成为能够展示铁建品质的精品工程。
建设精品工程,施工技术方案要先行。为了在施工前编制出一套科学完整信号施工工艺标准方案,一时间,便把所有的业余时间才用在了收集哈大、宝兰、济青、西成、沈阳调度所等二十多个项目的施工工艺素材上。到当时在建的石济、张呼、京沈高铁辽宁段施工现场参观施工工艺,到设备厂家一起商讨如何改进工艺,网上购买材料进行反复模拟操作,分析对比物料、工艺、装备和操作姿势对工程品质的影响,近3年间项目工程质量之间存在的差异等。看着他、不辞辛苦,不停地奔波调研,不知疲倦,经常熬就是一个通宵,大家说他对信号工艺已经走火入魔了,他只是笑着说:四电工程一旦开始施工,就没有改错的时间,所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十分关键,我们必须像按照图纸组织打仗一样,不能出现丝毫差错。
同年11月,由赵波波主导编写的《京沈客专京冀段信号施工工艺指导图册》,融合了他潜心研究的“分散式槽道联锁接口柜”“双螺母膨胀式塞钉”“全竖槽防雷分线柜”“隧道内轨道连接线防护支架”“室内定制护套电缆”等20多项研究成果,他提出的信号工艺数据化理念,一举改变了靠经验控制工艺的老方法,每一个部位的几何尺寸、横平竖直角度、材料数量都有严格的控制标准,第一次使四电工程信号专业标准化施工真正有了科学、严格的标准。
与此同时,他还立了个规矩,每个机械室和设备间里的系统设备线缆,都要按层排布,各种类别和颜色的线缆,每隔一定距离都用黄色的固线卡分层固定,如同国庆阅兵队列。看上去,规整交错,清新醒目,美观大方,置身京沈客专河北段的信号工程每个机械室和设备间,除了觉得仿佛来到艺术的殿堂,更多地让人感到在无形地提醒人们要倍加爱护里面的任何一个细枝末节,生怕一不小心让随身带来的灰尘撒落到机房和设备间……
痴迷于攻关创新
读大学时,赵波波就对电子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自学完成了关于集成电路的研究生课程,对于集成电路硬件编程(VHDL)和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的研究和应用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
2007年参加工作第一个月,就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基于EDA技术的信号继电组合研究论文,着重研究传统继电电路电子化、模块化和集成化的实现途径。随着工作阅历的增加和经验认知能力不断提升,赵波波对继电电路电子化、集成化的认识逐步加深。
近年来,行业内掀起了对信号细部工艺的研究,工艺水平较以往有了明显的变化,然而铁路信号细部工艺只局限于外观统一,并未深入到施工的核心。在深入研究相关工艺标准基础上,赵波波大胆提出了信号细部工艺标准数据化,对工艺标准进行量化,促使项目信号施工从讲究外观“骨感美”向可触摸、可量化、可复制的“数字化意境”转变,推动现场细部施工标准化、规范化。
防雷接地技术是铁路信号施工技术的重要一环,每年因防雷接地施工错误引发的运行故障数不胜数。赵波波在潜心学习研究各种标准文件,深入探究系统原理,虚心向中国通号设计院、国铁设计院和中国经济规划研究院的专家请教基础上,总结设计出一套与相关规范“兼容”的防雷接地施工标准。2018年在京沈客专京冀段发布应用后,经受住了连续两个夏季先后十几次出现的极端天气考验。目前,这项技术标准已经向参与京沈高铁四电施工的中国通号公司、中铁六局和中铁十七局,以及后续接管单位北京电务段和唐山电务段推广应用。
夜深人静的时候,赵波波脑海里常想,自己是学技术出身的,不但要经营管理好项目,还要带好技术团队,才能称得上是个技术出身的项目主管。2019年初,在公司党委、行政和工会的大力支持下,“赵波波科技创新工作室”在项目部正式挂牌。赵波波便以平时了解到的信号专业前沿技术信息和施工中遇到的难点为突破口,带领项目技术团队刻苦钻新技术、新知识,项目员工纷纷加入到学技术、攻难关、赛成果的技能竞技活动中来。
随着创新工作室正常运转,创新工作室就像一盆火,很快把员工们吸引了过来,大伙的学习热情高涨,到2019年12月中旬,先后举办了8次专业技术培训,参加学习培训的员工达165人(次),申 的工法达11项,撰写的技术论文8篇,研究和推广的QC成果和五小成果5项,向国家专利局申 新型实用专利6项。
直面棘手事情
由于铁路四电工程战线长,流动频率高,分散施工的跨度太大,物资管控的度难把握,一直是四电项目和电气化公司比较头疼的问题。12月24日,史秀荣回忆起从2015年参加物资管理软件试用评价会议以后的状态时形容,说,连续几年,赵波波好象魂不守舍似的,心里面问题惦记着物资管理软件。去年春节放假回家待了几天,嘴里问题念叨着软件,软件……
2015年,赵波波参加了电气化局集团物资管理软件试用评价工作后,一下子激发了他的灵感,大胆借鉴网络购物软件特点,完成了信号专业物资编码工作和撰写软件需求书之后,又通过网络多方寻找合作伙伴。虽然经过多次失败,但从不轻言放弃,相反,更加坚定了他不成功,不罢休的决心。
过去,铁路电气化工人在空中调整接触网线路时,主要借助控制梯车在铁路轨道上的推进速度和增加梯车卡轨装置,来降低空中作业风险,尽管如此,梯车作业时倾覆现象仍然经常发生。说起接触网梯车作业时发生倾覆现象,无论是现场作业人员,还是项目管理人员和公司领导都很揪心。赵波波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攻克这道难关。
2017年4月,京沈项目上场后,赵波波便召集接触网专业团队,把解决铁路电气化施工时容易发生的梯车倾覆风险作为一号攻关课题。
经过反复攻关试验,最终研制出一种在原有梯车基础上,在梯车底部车轮底盘上增加一套防倾覆装置,倾斜阻止器安装于钢轨之间。梯车运行时倾斜阻止器随梯车一并转动,不产生行进阻力。一旦梯车发生倾覆时,倾斜阻止器卡阻在钢轨内侧使框架固定装置受力,达到保证梯车稳定的作用,这种新型稳固防倾覆接触网梯车,无论在直线段还是曲线弯道,无论是在停止状态还是行进过程中,以及员工在梯车平台上作业,都能保证梯车的稳固性。(原《建筑时 》、《企业家日 》、《中国铁道建筑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