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气象台日前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7月4日,北京城区大部分地区气温甚至达到峰值。16时许,昌平回龙观站已有41.9℃。
北京大学医学部王月丹教授提醒,必须进行户外作业时,要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如准备绿豆汤等饮料。同时,夏天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如果室内外温度急剧变化,容易引起感冒、头晕等不适。
“的哥”找树荫午休缓解暑乏
9时许,城区大部分地区气温已升至30℃以上。
工地给工人发盐汽水 食堂准备绿豆汤
地铁、商场:气温多在30℃以下较凉爽
几乎同一时间,有居民反映,乘坐34路公交车时,车内乘客众多,虽然空调开着,但仍感受不到凉意。
火车站:遮阳棚、风幕机降温散热
北京站站前广场上,不少行人撑起遮阳伞或身穿防晒衣遮阳,少有停留。等车的乘客则带着行李在附近商铺屋檐下纳凉,人群中有小孩的头发汗湿,紧贴额头。
15时许,北京站广场上实测地表温度超过40℃,凉棚下约为35℃。车站进站口并未排起长队,平均每队在5人以内。“往右边走,右边人少。”工作人员脸晒得泛红,用扩音器喊道。
柴宇介绍,为迎接暑运,车站内所有空调都清洗了一遍,室温一般在26℃-28℃,有乘客直言“比较舒服”。至于用电及用水保障,柴宇说日夜都有巡视,“一直以来都没什么问题,可以保证旅客正常使用。”此外,车站客运服务站还常态化配备藿香正气水等药物,以防乘客需要。
除了候车区域的降温措施,在北京南站一楼候车大厅,顶层的拱桥状玻璃也有相应的处理方式。据北京南站设备和信息科工作人员杨文龙介绍,在服务台正上方,做了216块共700平米左右的玻璃改造试点,“这216块玻璃在候车大厅的正上方,光照的时间和强度都是最大的,所以选取为试点区域,玻璃上用的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直接覆盖在玻璃表面上的虹膜涂层,外观看起来呈蓝色。”
杨文龙称,玻璃涂层的主要作用是隔绝紫外线、红外线,透过玻璃的可见光大概有60%左右,其他的则是起到隔热作用。蓝色玻璃正下方是服务台周边的区域,和其他区域的温度会差5℃左右,在顶层上面测应该会差到9℃左右。目前作为试点,如果效果好,将全区域投放使用。
防暑贴士:
空调应适宜 注意温度急剧变化引起不适
王月丹教授还强调,夏天的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大概在二十四五度左右比较合适。从高温环境到凉的空调房间,要注意有个过渡。如果温度急剧变化,一是容易引起感冒,二是引起血管急剧地扩张收缩,会影响脑部的血流的供应,引起头晕等不适。如果出现了上述情况,应该平躺休息,“应该一段时间以后就可以恢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