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8大隐患正在威胁孩子的生命安全!

将一个孩子养到13岁,父母要付出多少辛苦和心血啊!

可仅仅因为一时的大意和对危险的预估不足,就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悲剧。

危险猛于虎,凶恶又无情。

儿童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莫过于父母的疏忽、疏忽、疏忽!

今天我们就盘点一下,2018年最新发生的8大儿童安全事故,再次给父母们提个醒。

安检机,儿童事故新「网黑」

近日,在广州地铁某站,一个小朋友趁妈妈没注意,钻进了安检机。这可吓坏了安检人员……

暂且不说安检机内的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对于好奇的孩子来说,它真的会「咬人」。

2018年3月,南京地铁4号线,一名3岁男孩将小手放在安检机的传送带上,导致4根手指被卡在了传送带和滚动棒之间。

很多孩子过安检机,好奇地这儿摸摸,那儿抠抠,结果有的被卡住了胳膊,有的被夹住了手掌,还有的被夹住了腿。

对孩子来说,安检机有3个部位十分危险,一旦被「咬住」,很难挣脱。

它们是:安检机的传送带边缘处、传送带中间地带及底部。

家长带孩子过安检机时,一定要抓牢他们的手,不乱摸,不乱碰。

一旦被夹,要紧急按动安检机上部的红色制动按钮。

潜藏在孩子身边的「隐形杀手」

2018年5月,贵州毕节一名6岁男孩用打火机去烧涂改液的瓶子。结果,瓶子爆炸,涂改液喷溅到男孩身上,致脖子、胸口、脸多处烧伤,烧伤面积达30%。

涂改液竟然会爆炸?

是的。

它的主要成分中有甲基环己烷和环己烷,遇到热源和明火就有爆燃的危险。

有实验在纸上抹了涂改液,用明火一接近,立即燃烧起来。

如果孩子在使用涂改液,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

远离明火;

不跟皮肤直接接触;

不在密闭空间长期使用。

除了涂改液,干燥剂也是个「隐形杀手」!

2017年8月,8岁的男孩小飞将零食袋里的干燥剂放进饮料瓶里,发生了爆炸。他的右眼被碱性液体侵蚀,眼球被溶,终生失明。

这种干燥剂就是生石灰干燥剂,遇水后会产生氢氧化钙,瞬间释放巨大能量,轻轻松松夺去孩子的健康。

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涂改液和干燥剂都不是玩具,千万玩不得!

健身器材成「吃人」用具

很多小宝宝都在玩健身器材,可它却是儿童伤亡事故的重大元凶。

2018年2月,5岁男孩小龙在玩健身器材中的翘翘板时,大拇指被压,第一个指节全部被碾碎了。

广州一名5岁男孩被健身器材卡住头部,无法拔出,消防官兵只能用无齿锯锯开钢管。

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有卡头的、卡腿的、夹手指的,甚至有致残、致亡的。

很多家长存侥幸心理,认为「玩一次两次没事儿」,但健身器材真的不是孩子的玩具。

身高低于1.4米、12周岁以下儿童使用时,一定有专人陪同看护。

当然,最好就是远离,坚决不玩!

(不要这样玩,很危险!)

莫把自动扶梯「当马骑」

商场、超市的自动扶梯虽然方便,但一个疏忽就会变成「杀人扶梯」。

2018年8月,湖北孝感某商场,一名3岁男孩悄悄爬上扶梯扶手。

旁边按摩椅上的妈妈发现了情况,起身去抓孩子,可已经来不及了。男孩从商场3楼坠落到地下一层,当场死亡。

仅差2秒,母子阴阳两隔……

商场扶梯是带孩子外出的危险地带,父母切莫粗心大意。

不要让孩子在扶梯口独自逗留、玩耍,单独乘坐扶梯。

乘坐扶梯时要紧紧抓住孩子的手,勿要探头、探脑、探身,勿乱摸。

一分在意,十分安全。

莫让「杂物」成「夺命物」

2018年10月,广西民族医院急诊收治一名2岁幼童:头上竟然插着一个手机充电插头。

原来,孩子从床上滚下来,正好头部落在充电器头上,造成头骨凹陷性骨折,差点伤到眼球。

医生问起充电器为什么会丢在地上,孩子父母竟一时语塞。

2017年9月,一名1岁7个月的孩子举着筷子边玩边跑,不小心摔倒,不锈钢筷子插进了眼睛,进入了颅脑。

据统计,我国4岁以下儿童的头部意外伤害,60%~80%发生在家中。

尤其刚会走路的宝宝,探索欲强,家里的一些危险物品,如菜刀、剪刀、筷子、药品等,一定要收好、锁好,不要等意外发生才追悔莫及。

阳台防护栏卡头真要命

2018年8月,宝鸡一名三四岁的男孩头部被卡在2楼窗户的防护栏上。当时父母都不在家,奶奶出去买菜了。过路人看到后,想办法将他解救,真是惊险。

2017年2月,一个小女孩身体悬空在防护窗的栏杆中间,情况危急。事发时,妈妈出去买菜,女孩睡醒后搬了凳子爬上阳台,因为雨天湿滑,就坠落在栏杆处。

即使窗户装了防护栏,也不要让孩子在窗边玩耍,且要给防护栏底部加装挡板。无数教训警示我们:

千万不要把孩子一个人单独留在家里,哪怕是几分钟都不行!

否则,防护栏卡头事小,坠楼身亡后悔终身。

没有什么事比孩子的生命安全更重要了!

恶狗猛于虎,伤害孩子不留情

2018年9月,一名男孩跟家人散步,突然被冲出来的一条黄色土狗撕咬。男孩注射了狂犬疫苗,但在第13天,距离打第4针还差2天时,突然狂犬病发作死亡。

据统计,2017年狂犬病居全国传染病 告死亡数第四位,发病516例,死亡502例,全球每年约6万人死于狂犬病。

狂犬病是迄今唯一的、百分百致死的急性传染病,只能防,无法治愈。

孩子身形瘦小,对狗没有震慑力,如果注视或逗引,会让狗觉得受到威胁,极易发生撕咬。

2018年7月,淳口一名4岁男孩被狗咬了头部,血肉模糊,伤势惨重。

2017年5月,妈妈上街买米的功夫,1岁4个月的男宝宝被家养的小狗咬掉了小鸡鸡。

带孩子出门遇到狗,无论有没有绳子拴着,都要紧紧拉住孩子的手,更不要为锻炼孩子勇气,故意去招惹。

对于毫无抵抗力的2岁以下的小宝宝,更要严加看护。

一旦孩子被狗咬,无论伤口大小,一定要去打狂犬疫苗,最好在被咬后24小时之内接种。

异物入体,危害很大

11月3日,南京一名4岁女孩吃棒棒糖时,不小心将塑料棒棒咽了下去。

三天后,棒棒还是没随大便排出来。

经过CT检查,原来6厘米长的棒棒横在了胃窦部,最后经过内镜手术取了出来,差点造成胃穿孔。

医生说,孩子们吞下去的异物简直五花八门:纽扣、硬币、螺丝帽、药片、玻璃球、首饰等,尤其磁铁、电池等最危险,极易在体内互相粘连,造成胃肠穿孔。

身为父母,我们要做到:

仔细检查孩子的玩具有无小零件脱落;

小生活用品、家里的药品要放入抽屉锁好;

垃圾桶要及时倾倒;

对6岁以下的孩子做好安全教育;

一旦孩子吞食异物,最好能去医院做检查,明确异物和异物位置。

2018年5月,11岁的男孩小明(化名)出现尿频、尿急现象,医生在他的膀胱里发现了12颗磁力珠,已经串成了一个磁环,并且腐蚀变黑。

原来,小明因为好奇自己的身体结构,将磁力珠塞进了尿道。

因为好奇和无知,孩子将花生、电池、玩具、玻璃球等异物塞进耳孔、鼻孔、尿道的情况屡见不鲜。

家长一定要注意防护,教育孩子不要将小玩具、异物等塞进自己的身体。

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近20万名0~14岁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平均每天有500多个孩子遭遇生命危机。

温馨提醒:视频长 1 分 51 秒,请坚持看完

看似安全的窗帘绳,能在短短几秒带走一个孩子的生命;看似温馨的家,却处处暗藏风险。

下面给大家梳理了 30 个家庭安全问题,供大家一一排查,扫除隐患。

客厅安全

1. 保证尖锐的桌角,已经包好圆头防撞垫。

2. 孩子可以碰到的抽屉,全部安装好防夹锁扣。

3. 始终不要把水果刀、剪刀放在茶几、饭桌的边缘等碰撞后容易坠下的地方。

4. 确认孩子身高可以够到的所有插座,都安上了防触电保护盖。

5. 检查家里所有的斗柜,是否已经使用膨胀钉固定在墙上。如无固定,孩子层层拉开抽屉时可能会造成倾倒。

6. 确认电视机是否牢牢固定在墙上,而不是斜靠在电视机柜上方。

美国消费者安全委员会的调查显示,在美国,每两周就有一个小孩因为家具或是电视倾倒而死亡,每 24 分钟就有因此而受伤的小孩。

7. 电池、磁铁、笔盖、拉链头等小体积物品不要随手放置在孩子够得到的地方,防止孩子误吞窒息。

医生从气道中取出的异物

8. 在楼梯的顶部和底部安装儿童安全门。

9. 不要将沙发背靠窗户放置,同时给窗户安好护栏,防止孩子在沙发上玩耍时跌落。

10. 确定绑窗帘的绳子,已经固定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厨房安全

11. 给放置刀、叉、剪刀等锋利器具的抽屉安装安全锁;玻璃器具放置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12. 检查灶台上的燃气炉旋钮是否采取了措施让儿童无法随意转动。

13. 保证冰箱贴的位置远高于孩子的身高。

14. 选择配备安全带儿童餐椅。

15. 使用带有吸盘的辅食盘,防止孩子打翻造成烫伤。

卧室安全

16. 1 岁以内的孩子不要使用枕头,防止翻身尚未灵活的孩子窒息;定型枕也不要睡。

17. 不要在婴儿床上堆放毛绒玩具、毛毯等松软之物。

研究发现,使用枕头、毯子等会导致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增加到 5 倍。

如果孩子趴在枕头、毯子等柔软物体表面入睡的话,这种风险会增加至 21 倍。

18. 不要给孩子的婴儿床上使用防护垫;若孩子与大人同睡,不要安装防护垫。

2007 年,权威学术刊物《儿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上发表了一篇研究,分析了 27 例因为防护垫而导致的婴幼儿死亡:

  • 11 例死亡是因为孩子的脸太靠近防护垫而窒息
  • 13 例是因为孩子被挤在防护垫和床上别的东西(比如床垫)之间。
  • 2015 年,AAP(美国儿科学会)更新了关于婴儿睡眠安全的指南,公开声明不应在婴儿床上使用防护垫,并建议在全美范围内叫停这种产品。

    19. 不要给孩子盖太多被子,防止捂热综合征的发生。最安全舒适的方式是给孩子挑选一个睡袋。

    浴室安全

    20. 在浴室中提前安装防漏电装置。

    21. 洗澡前,提前在浴室和浴缸里都铺好防滑垫,防止摔倒。

    22. 避免让孩子直视浴霸。

    23. 确保洗衣液、沐浴乳等洗液,放置在孩子洗澡时活动的范围外。

    24. 不要让孩子单独待在浴室,一刻也不行。即使是对成人来说微不足道的一潭积水,也会让尚未学会翻身的宝宝陷入生命危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8年 11月 19日
    下一篇 2018年 11月 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