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电力分公司被评为第二届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

近日,由山东省总工会组织开展的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培育选树工作落下帷幕,在参评的300多家企业中,50家企业被评为第二届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其中,胜利油田电力分公司榜上有名。

电力分公司是胜利油田专业化保障支撑单位,管理着全国最大企业自备电网,工作区域分布在山东省6市16个县区,现有员工近5000人。近年来,公司主动融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建设和中国石化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的战略布局,把全员创新作为公司绿色发展转型、提高经济效益的第一动力,创新对于电网精细化管理和市场创效的驱动作用充分彰显。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山东省级文明单位等称号。

优化创新生态

厚植全员创新沃土

“创新,首先解决员工思想观念问题。我们从转变员工思想观念入手,组织员工展开大讨论,逐步培育形成了‘把想法变成做法,把点子变成金子’的全员创新理念,使全员创新创效成为植根于公司发展战略的文化基因。”电力分公司政工首席专家马玉岭说。

搞创新就像植树造林,需要涵养一个完整的生态,既要有良种育苗,也离不开阳光雨露,相互支撑,缺一不可。

为强化创新政策引领、创新平台建设和重点项目攻关,公司成立全员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一线生产难题实践攻关。出台《全员创新十项重点举措》,制定《群众性技术创新工作管理办法》《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考核细则》,每两年开展一次“光明技术创新奖”评选,重奖创新人才和“高含金量”创新成果,激发全员创新积极性。

为鼓励全员创新、实现岗位成才,公司党委将每年第四季度确定为“人才季”,集中展示全员创新成果,表彰奖励创新人才,先后涌现出全员创新“兄弟连”——胜东供电管理区输电运维站,“创新夫妻档”——刘明明、许红燕等一批鲜活的创新典型,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广大员工是创新发展的主体,必须从体制机制上创新举措、提升管理,让一切有利于创新的活力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有利于创新的人才潜能充分展现,让一切有利于创新的资源要素充分迸发。”电力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长杰说。

丰富载体平台

激发全员创新活力

“这是我们自己研发的第六代故障定位仪,在第五代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低压故障查找功能,这台新设备将同时实现高低压故障的查找。”像往常一样,每周六的晚上,胜东供电管理区马广俊创新工作室灯火通明、一片忙碌。工作室带头人、山东省劳动模范、胜利油田送配电技能大师马广俊正在组织开展金点子征集会。

“我们积极发挥各级工会组织作用,采取线上线下广泛发动,全方位立体式征集创意‘金点子’,引导员工从生产中发现问题,共同研讨提出改进方案。”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徐丽华说。

近年来,公司分区域建设16个员工创新工作室,在创新骨干带领下组建创新团队,带动全员深入开展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打造集智创新“梦工厂”。以马广俊、范永涛两个省级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为依托,打造员工创新联盟,围绕油电合作、网电合作、绿能技术开展跨区域跨专业联合攻关;每年组织开展“一线生产难题揭榜挂帅”活动,攻关解决绿色转型和生产实践难题;常态化组织创新人才成长论坛、青年科技“创享汇”,建立网上成果展示平台、企业微信创新集萃专区,集中展示员工创新成果、专利和科学技术奖信息,实现各类创新成果动态查询和创意共享。

在全员创新理念的引领下,创新工作室成为推进岗位创新的“策源地”,创新联盟成为创新成果转化的“孵化器”,一线创客成为引领员工创新的“发动机”。其中,李东波研发的撬装式智能网钻电源控制柜,实现了“电”代“油”的动能转换;曹希峰研制的变压器台举升装置,工作效率提升6倍;胡金海改造的节能型设备线夹,提高了电网运行可靠性。

强素赋能精兵

打造全员创新队伍

“我们抢抓机遇,瞄准国内外一流绿色能源技术,积极打造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高地,为公司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油田电力工程高级专家杜正旺说。

2019年以来,公司党委抓住电力四化新技术、新能源及多能互补技术发展机遇,以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为引领,实施“强素赋能”精兵行动,持续向人才赋能,释放和激发员工队伍成长动能潜力。以“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在重点项目、重大工程中磨砺人才,重点在清洁能源、多能供应、能效管控、节能降耗等领域培养创新领军人才,打造优秀科研攻关团队10个、创新领军人才11人。

紧扣电力运营核心业务,出台《加强人才成长通道建设实施意见》,推进“大职业、大工种、大岗位”建设,深化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比武,深化师带徒、“百问不倒”等群众性活动,着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近年来,先后培养出“全国年度设备大工匠”1人、山东省突出贡献技师3人、山东省技术能手3人、中石化技术能手7人、胜利工匠2人、胜利油田技术能手32人。

推动成果转化

提供全员创新动能

“针对油田电网地处近海滩涂,运行环境较差的问题,我们确立中石化重点科研课题(《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输变电设施中的应用》),配套研发配网复合材料电杆及复合横担,目前已在孤东、河口等沿海区域试点应用,增强了电杆强度和耐腐蚀性,电网抗风险能力明显提升。”电力分公司首席专家郑春生说。

为了加大对员工创新成果的转化,公司不断完善10步转化工作程序,出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实施办法》,在创新项目立项研发、现场试验、推广应用全流程实施“保姆式”跟踪服务,使大批创新成果走出工作室的“小天地”,登上攻坚创效的“大舞台”。油田技能大师马广俊牵头研发的“配电线路故障查找定位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7年登上了中国国际创新博览会的展台,并批量生产配发到14个供电管理区,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抢修效率。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集成优化员工创新成果,打造形成服务“双碳”目标的能源管控、绿电运维、检修试验等6项核心技术优势,助力“走出去”社会化创效。公司先后开拓国内外“电力+”衍生业务项目230个,外部市场技术服务年创效实现1亿元以上,为企业发展贡献了强大的科技动能。

如今,在全员创新生态的滋养下,创新赋能成为文化引领和思想共识,全员创新蔚然成风,创新成果满树盈枝。截至目前,公司380项专利有313项应用于油田电网,创新成果转化率达82.36%以上。

打造石油石化一流电力运营商和绿能服务商,为全员创新创效搭建了新舞台、提供了新动能。胜利电力人在“追光开源、胜利赋能”的新征程中,创新作为、再创佳绩,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1年 11月 23日
下一篇 2021年 11月 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