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高铁上的螺母,真的依赖日本的技术吗?

首先声明一点:中国可以造出非常优秀的防松自紧螺母,性能完全超越日本偏心防松螺母。

我们常说的日本防松螺母通常指哈德洛克工业株式会社的偏心式自锁螺母,这种螺母广泛使用在世界各地机械设备中。

下面来介绍一下这种螺母的工作原理:

Hard Lock偏心防松螺母

Hard Lock螺母的构思十分简单,就是在螺母与螺丝之间揳入楔子以发挥防止松动的作用。但是,若在施工现场将楔子一一揳入要使用的螺母,则既没有效率也不现实。怎样才能使螺母具备有楔子的功能呢?若林进行了一番冥思苦想。

防止螺母松动原始设想

他想到的方法,是在一个螺丝钉上使用呈“凹”“凸”形状的两种螺母。下方呈凸状的螺母,在加工时中心稍许错动(偏心加工),起到楔子的作用。上方呈凹状的螺母,则不作偏离中心的加工(圆形加工),于是形成了锤子揳打楔子的功能。这样的两个螺母合二为一,松动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说了这么多,这到底是咋回事呢,说白了,就是用一凹一凸两个偏心螺母来代替了锤子和楔子,在将两个螺母整体拧紧后,是没有防松效果的,此时,需要将上面的螺母再拧紧,拧过一个六角面,此时由于螺母的偏心设计,上螺母会将下螺母紧紧的压在螺栓上,起到防松效果。

这么看来,防松螺母的原理很简单,但是,防松螺母对不同尺寸和不同材料的螺母有不同的对应偏心量,这才是Hard Lock偏心螺母的核心所在,这需要大量的实际经验与科学论证,是Hard Lock的核心机密。这也正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原因

中国自紧螺母

中国自紧螺母由深圳自紧王科技研发的专利产品,该螺母2015年8月18日在深圳第一次公开亮相,中国自紧螺母仅需一个螺母和一个垫圈就轻松解决所有问题,在用材、工艺、精密度要求上全无顾忌,高中低螺丝螺母皆能生产。

更为关键的是,自紧螺母内含活性自紧力,而回转则会产生更大的反向自紧力,其安全可靠性更好。据自紧王刘师傅介绍,自紧螺母,拧上去比焊接上去的还牢固,而且绝不会松脱。

中国自紧螺母并没有公开他的工作原理,但是在网上有人做了对比视频(暂时没有下载到,可以去bilibili av29372822观看,但是此版本并不完整),Hard Lock偏心螺母需要140N·m将螺母拧松,而中国自紧螺母已经超过了扭矩表的量程也未将螺母拧松。

若要将中国自紧螺母螺拧松,应通过工具,夹住垫圈位置,很容易就可以将螺母拧松。

结论

并不是只有日本可以造出优秀的防松螺母,也没有资料显示中国高铁上的螺母完全依赖日本技术。

日本Hard Lock自紧螺母起步早,占据大量市场,并且经过了长时间的市场验证,证明了他是一款非常优秀的防松螺母。而中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相较日本螺母知名度低,市场占有率低,但并不意味着性能不如人。

思考

首先,为什么会有人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一个问题被翻过来覆过去来回咀嚼,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成为一个小焦点?

Hard Lock公司在宣传中只是讲到Hard Lock螺母应用广泛,应用在各种领域包括中国的高铁,为什么经过自媒体的口之后,就变成了诸如《中国高铁离不开日本螺母》《一颗螺母,揭开中国高铁遮羞布》等等的文章?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什么还在纠结产品的全国产化,为什么要因为某一项技术的不成熟来全盘否定中国几代智造人的劳动成果?

的确,中美贸易战,尤其是华为事件让我们意识到必须掌握核心科技才有话语权,我们必须不断追求不断创新,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会有核心力量。但是,在当下全球大环境下,类似美国这种破坏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无疑是作茧自缚。

希望各位知友,多一些自己的思考与判断,既要认清现状,又要建立自信,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献绵薄之力。

也奉劝广大的媒体们,请你们守好媒体的底线,尽到媒体的职责,建立一个良好的媒体环境,我们需要的是事实,是完整的事实,不需要藏头露尾、断章取义。

各位共勉

引用部分引用自《剖析中日防松螺母的工作原理》

参考资料:

《机械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哈德洛克:永不松动的螺母》

《螺母防松原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2年 3月 1日
下一篇 2022年 3月 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