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达人程广民:35年如一日,用心诠释工匠精神

在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银川电务段有这样一位“高人”,说他是“高人”,并不是因为身材高大,而是因为技艺超群。他把工作中的零件和设备翻来覆去研究琢磨,练就了一套蒙着双眼拆装所有零件和设备的绝活,对于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更是达到了一种痴迷程度,被同事誉为“创新达人”。

工作35年来,他立足岗位,用心工作、用心积累、用心传授,用心诠释着工匠精神。他就是银川电务段信号设备检修车间轮休工区工长程广民。

程广民蒙眼拆装转辙机

开弓没有回头箭

程广民出生在一个铁路世家,父母是青藏铁路第一代的建设者。1984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正式投入运营并面向社会招工,19岁的程广民刚刚高中毕业,由于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他主动 名到青藏铁路线工作。

“那时候青藏线条件太艰苦,父母都舍不得我去,但是我觉得能在这条举世瞩目的‘天路’工作,是人生中最荣耀的事情。”每次回忆起在青藏线工作的日子,程广民都会显得非常自豪。当他和许多人一道,满怀着信心从武威站搭上了西进格尔木的列车后才发现,越往西,越荒凉,越失落,沙包一个接着一个,看不见一片绿色,甚至连只鸟都看不见,脑袋昏昏沉沉,在车上就有人后悔了。然而,对于程广民来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选择了,就必须要坚持走下去。当时的格尔木火车站坑洼不平,走路不小心,石头都能把人绊倒,面对缺氧和艰苦的环境,很多人打起了退堂鼓,可程广民却坚持了整整10年。

银川电务段技能培训基地室外演练场

1994年,宝中铁路通车,程广民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劝阻,放弃在格尔木的稳定生活,带着刚刚出生的女儿,举家搬到甘肃平凉,又参加到了宝中线的运维工作中。许多同事不解的问他,铁路新线开通,线路和设备还处在磨合期,设备运维需要投入既有线数十倍的精力,是大家避而不及的,可你为什么要冲在前面。他总是笑着回答说,不管什么活,总得有人去做。

立足岗位搞创新

2004年,程广民被调入银川电务段信号设备检修车间轮修工区担任工长,他的工区负责全段1515公里铁路线上,4006台电动转辙机的检修工作。每台检修合格的转辙机都必须保证安全运行8年,由于检修工序繁琐、耗时较长,工区只有加班加点满负荷工作,才能完成每周40台的检修任务,如何在提高检修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检修效率,成了程广民思考最多的问题。

“以前检修移位接触器时,都是用撬棍撬,撬的时候不安全,容易打到人,再说对设备也掌握不住,”程广民拿着自己发明的移位接触器固定模具说,“有了这个移位接触器固定模具,用手轻轻的旋调就可以实现精准调节,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满足了安全生产需要,保证了设备的稳定。”移位接触器,相当于 警装置的开关,当转辙机发生故障时会自动切断设备电源。它的安装要求非常高,精确度必须保证在1.5至2.5毫米之间设备才能正常工作,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失去 警功能。程广明根据红酒开瓶器原理发明的调整装置,就很好的解决了操作难题。

王全红是轮修工区唯一一名女工,负责转辙机内部配线的制作。“以前制作配线最麻烦的就是剥线头和扎线把,剥线钳容易伤到铜线,所以都是用手剥,指甲特别容易受伤,做好一套配线需要20分钟。自从有了程师傅发明的自动绕线机,现在制作一套配线,只需要5分钟。”

银川电务段职工进行转撤演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程广民将转辙机内部每一个部件的尺寸、机内螺丝、螺帽的位置和标号进行精确的测量,按照机构内部构造,将原有工具进行切割、焊接,制造出形制各样的拆解组装专用工具,职工使用这套工具进行拆装,时间可以缩短一半以上。

近年来,程广明参与或独立完成的发明创新有22项,大多都在局电务系统得到推广应用。以前每周加班加点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现在四个工作日就可以全部完成。

传技带徒当尖兵

“不挑活,什么都干,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慢慢积累不断提高,”这是程广民带徒弟时的开场白。每年新分配到车间的青工都被安排为程广民的徒弟。为了带好徒弟,他顶着工区繁重的检修任务,在“传技、授业、解惑”上下功夫,通过自己多年工作积累和总结,提炼出了“熟知规程、全面卡控、精检细修、保证质量”十六字工作法。

“第一次见到我师傅蒙眼拆装转辙机时,我直接惊呆了。”谈起程广民的绝活“蒙眼拆装转辙机”,青工梅志杰显得异常兴奋,“从来没想过转辙机这样的铁疙瘩竟然被我师傅‘玩’的这么高大上!”

一台转辙机有两百多斤重,共由15个大的部件构成,检修过程非常枯燥,要想让年轻人耐得住性子学,首先要让他们感兴趣才行。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拆解组装枪械的镜头给程广民带来了灵感。“熟能生巧,只要功夫到,转辙机拆装照样可以达到‘扣人心弦’的效果,”程广民心里一边盘算着,一边开始了自己的计划。他将拆装工序进行优化,利用休息时间,一遍一遍的反复进行拆装练习,之后买来眼罩,尝试着进行蒙眼拆装。凭着那股子坚持不懈的韧劲,从刚开始的拆40分钟、装1个小时,一直练到拆7分钟、装9分钟。当工友们看到程广民苦练的绝活后,各个竖起了大拇指。

银川电务段职工的日常工作

“我希望自己多年来积累下的经验,能帮助车间年青人早日成长成才。”这是程广民的心声。如今,在程广民的徒弟中已经有三人掌握了蒙眼拆装转辙机的技巧。

2016年7月1日,以程广民名字命名的“广民工作站”在银川电务段挂牌成立。以他的工作经验提炼出的工作方法,逐渐成为青年职工的工作规范与标准。通过他的带动作用,使车间青工成长为业务骨干,熟练的掌握各种操作规程和检修流程,保证了出所设备质量验收合格率100%,出所返修率零,确保了设备在现场的运用质量。

“做好一件事情不难,坚持只做好一件事不容易。”这是程广民常说的一句话。在平凡的岗位上,他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令人倾佩,我们看到了一种摒弃浮躁的务实,看到了一颗努力坚守的匠心。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也给身边的年轻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关于中美贸易战,这些消息都是假的!搜“中国网”抖音号(787874450),看你想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9年 8月 12日
下一篇 2019年 8月 1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