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或“核磁共振”是过去的叫法,现在标准的称谓是“磁共振(MRI)”,这与我们熟悉的CT一样都是很先进的医学影像学诊断设备。
磁共振检查是利用体内的氢质子成像,比如水、脂肪、蛋白质等都含有氢质子,适合于检查肝脏、肾脏、脾脏等软组织,
而CT是通过X线观察身体的断层成像。磁共振与CT成像机理不同,但并不能笼统的说孰优孰劣,应该根据疾病具体情况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检查方式,甚至有的时候做了CT之后还需要做磁共振,反之亦然。
磁共振的磁场非常强,比如临床上使用的高场的有1.5T和3.0T的,简单地说,1.5T的磁性相当于地球磁场的3万倍。如此强大的磁场对进入磁场(检查机房及人体内外)的铁磁性物体产生强大吸力,一枚小小硬币甚至都可能会在磁体的吸引下急速飞出,产生子弹一般的速度和威力。
如果口中有金属义齿,做头颅磁共振,应该取下义齿,如果不取下金属义齿,就进行头颅磁共振的检查,对检查结果有一定影响,对人体本身无明显损伤。
那么究竟哪些情况不能进入磁场?
理论上所有的金属均具有一定程度的铁磁性,但根据其铁磁性的高低,仍然可以将其分为:铁磁性金属、弱铁磁性或非铁磁性金属,其中铁磁性植入物暴露于磁场中时,可能在磁场诱导的平移引力和扭矩作用下发生变形或移位;而弱铁磁性或非铁磁性金属受磁场的影响相对较小。
助行器、雨伞、发夹、纽扣、衣服上的金属饰物等经常是患者本人或其家属随身携带的物品,由于含铁金属制造的比例较高,都是绝对不允许进入磁场环境的。
哪些临床常用体内金属置入物,不能行磁共振检查?哪些患者不能接受磁共振检查呢
1.心脏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仪(新型抗核磁共振心脏起搏器除外!)
磁场可以干扰起搏器或除颤器的脉冲,引起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从而迅速导致患者死亡。此外,电子起搏器或除颤器在强磁场中还可能出现发热等现象,严重时可导致电极端头发热,灼烧心肌,造成心肌穿孔。
2.各种骨科常用的钢板及钢钉、吻合钉
目前这些植入物大多用钛合金、商业纯钛或其他已知的非铁磁性或弱铁磁性材料制成,通常可以耐受3.0T以下磁共振检查,但现实中也确实存在由于错误判断了植入物的材料属性而导致的患者死亡案例,
3.假 牙
如为可摘除假牙,尽量摘除;如为不可摘除假牙,可根据实际情况,比如说:烤瓷牙,常用修复材料包括全瓷和金属烤瓷(镍铬合金、钛钴合金、金铂合金铸瓷材质以及金沉积)。
一般而言,全瓷材料为非金属,对磁共振检查没有任何影响;而金属烤瓷牙则因金属种类的不同对磁共振检查成像有不同程度的干扰。
大量实验数据表明,合金类贵金属对在磁共振检查只有轻微的伪影干扰,而镍铬合金和钴铬合金等非贵金属则会产生较大的伪影,对磁共振的检查片子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这些牙科用合金在做磁共振检查时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只是对假牙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成像形成干扰。如果要检查的部位不是在假牙的附近,就不会影响到疾病的诊断,也就不需要拆除假牙。
4.宫 内 节 育 器
目前临床常用的宫内节育器多以不锈钢、塑料、硅胶等弱或非铁磁性材料制成,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节育环移位,只是会干扰局部成像质量(如果做远离节育环部位的磁共振是没有影响的),可以选用磁场相对低的磁共振。
5.心 脏 支 架
临床上使用的大部分材料为不锈钢、镍钛合金或钴铬合金,呈非磁性或弱磁性,移位或变形的可能性极小,即使在3.0T场强的磁场,温度的上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为了安全起见一般尽量要求支架术后8周(完全内皮化一般需8周,内皮化后,可降低支架变形或移位的可能性及程度)后,这时支架大部分药物释放,内皮覆盖全面,方可行磁共振检查。
总之,体内植入物的具体信息对于此项检查十分重要,建议所有接受体内植入物的患者完整、长期保存植入物的产品说明书;植入这些金属植入物的外科医生也有责任尽可能使用可兼容磁共振检查的新型材料,并在患者的病历中正确记录。
另外,磁共振检查时间较长,由于磁场的作用许多监护设备和急救设备的使用受到限制,不利于观察检查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抢救患者,因此危重症患者要慎重选取MRI检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