窨井下的“守卫者”——周波

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黄山路一处窨井内,泗洪县市政设施保障中心下水道疏通队队长周波带领班组队员和往常一样,穿着皮叉,拿着施工小桶和铲子在下水道清理淤泥垃圾,这一干就是二十五年。

1995年8月,周波从部队转业到泗洪县市政程公司工作,从一名普通疏通队员做起。这段期间,他发扬军人优秀作风,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凡是苦活累活,他一马当先。1998年1月,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周波被公司任命为下水道疏通队队长,负责城区下水道疏通工作。图为2019年9月20日,周波在窨井下将淤泥提上去。(陈玉摄/光明图片)

当时疏通队只有6人,没有机械设备,全靠人工疏通,一名队员先钻进地下管道里,用铲子将淤泥涌入窨井口,再用小铲子将淤泥和砖头石块铲到工程小桶里,一桶一桶提上来。每天和污水、淤泥、臭味打交道,周波经常是一身泥、一身汗、一身臭味地回家。然而工作的艰辛远不止衣服上刺鼻的味道和身体的疲劳,意外状况的随时来临才最令周波“头疼”。图为2019年9月20日,周波在窨井下铲淤泥。(陈玉摄/光明图片)

2009年,有一次周波在城区山河路段工作时,由于井盖年久腐蚀上锈,打开井盖时,铆钉处猛然断裂,厚重的井盖砸在周波的脚面上,瞬间鼓起一个大包。经医院检查,周波脚面骨折,在医院休养一周后,他又坚持回到岗位。对于这种意外,周波笑称是家常便饭,对于疏通队来说天气的好坏才是“最要命的”。他说:“每年夏季高温多雨,才是下水道疏通工作的最大考验。” 图为2019年9月20日,周波从窨井内上来,擦去脸上的汗水。(陈玉摄/光明图片)

夏季高温时节,每次周波与疏通队队员打开窨井盖,首先是扑面而来的蚊蝇,让人防不胜防 ,紧接着刺鼻的臭味令人作呕。井内垃圾发酵出的有毒气体比恶臭和酷热更加危险,周波每次都与队员们多次叮嘱“安全第一!”。在井下,一些砖头石块,机械不好清理,只有靠疏通队队员一铲一铲、一桶一桶地提上来,一个井口清淤约半个小时,一天下来可以清理10个井口。每天清出的垃圾、污泥足足有3吨。一个窨井清理完毕,队员们的衣服早已湿透。图为2019年6月27日,周波在窨井下将淤泥提上去。(陈玉摄/光明图片)

七、八月的泗洪阴雨连绵。2016年7月的一天,雨已持续下了十几个小时。晚上7点多钟,雨量忽然增大,泗洪县市政设施保障中心下水道疏通队接到紧急电话,洪泽湖大街大面积积水,必须及时排水。周波迅速召集疏通队队员,仅用十几分钟,所有工作人员就已赶到现场。此时,洪泽湖大街路面积水有膝盖深,汽车行驶缓慢,行人步履维艰。由于现场雨量过大、积水过深,周波与队友根本找不到窨井位置,他们就用手在水里摸索,查找窨井井位,十几分钟后,几个人才合力将井盖打开。图为2018年8月23日,安徽大水过境,造成洪涝灾害,泗洪县市政下水道工人抢险现场。(陈玉摄/光明图片)

打开井盖后,由于排水量大、水流迅速,为防止井口附近的路人冲进窨井,周波和队员们一直坚守在窨井边,提醒路人小心通行。大家冒雨一直坚持到凌晨一点多钟,直到路面积水退去才回家休息。图为2020年1月7日,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城区道路、小区存在积水,泗洪县市政下水道工人,坚守岗位,排查道路积水。(陈玉摄/光明图片)

这样的故事,在周波与疏通队身上经历了太多太多。目前,这支疏通队共有20余人,其中党员12名,平均年龄54岁,他们负责城区465千米管道,27000余个雨污水井安全疏通。这支队伍被称为市政工作的“尖刀班”,他们的战斗力来自于党组织的强大凝聚力和保留了军人退伍不褪色的精神风貌。图为2019年6月27日,周波组织泗洪县市政下水道队员开展纪念“七一”活动。(陈玉摄/光明图片)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0年 1月 2日
下一篇 2020年 1月 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