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格力工匠精神 | 头发丝的误差都是“天文数字”

“头发丝的误差就是天文数字”,这是流传在瑞士钟表业的一句格言,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格力。为了让每一台空调都尽善尽美,从“源头”开始格力就对产品品质进行了严格把控。

在格力电器工厂里,每一台生产设备都经过精心的调试,“超过0.001毫米的偏差都是不允许的。”

让每一台机器人都“听话”

实际上,安装调试才是真正的“手艺活”。每一台机器都有不同的特性,并不能完全满足工厂生产的需要,而王怡的工作就是熟悉调试每一台设备,让它们变得更加“听话”,“总装线上300多台机器人设备,我们要为每一台机器人编写使用标准,包括安全和质量标准等,综合下来差不多有100多套使用标准。

“格力标准”难倒设备厂家

最近几年来,格力加快了自动化的步伐,成立了格力智能装备公司。而格力电器在各生产基地也成立了自己的自动化技术科,加快工厂自动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走进格力工厂。

“自动化的机器人能够代替生产线上简单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提升产品的生产可靠性,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据格力电器合肥生产基地工艺设备部部长李敏介绍,为了提高格力产品质量,不断精益求精,2015年格力电器合肥生产基地投入了100多台机器人设备,“今年还会继续推广投入自动化生产线。”

而为了提高生产设备的适用性,格力生产基地也不断加强设备创新。“比如总部有些机器人通用性很强,但是一些细节方面可能不适合基地工厂,我们就要对其进行改造创新。”王怡介绍,基地不仅推出了自己的空调新品,还研发了新的自动化机器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头发丝粗细的误差都不允许

在格力,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对精度的要求极为严格。而作为生产产品的设备,精度标准自然更高。

在格力电器位于合肥的生产基地工艺设备部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前两年厂里准备购入一台电机支架自动锁螺钉设备,在产品引入过程中没有注意螺钉的配套问题,由于螺钉标准不统一,在调试的过程中就发现这台机器锁上的螺钉与机器不匹配, “我们反复调试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就取消引入了这个设备。”王怡说虽然这件事没有给公司造成太大损失,但却成为每一位设备部员工的“反面教材”,“这告诫我们每个人在设备引入、调试的过程中都必须精益求精,不能有一点粗心大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6年 6月 24日
下一篇 2016年 7月 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