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的关键时刻,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宁波航标处船舶管理中心(简称船管中心)党支部按照中心和处党委的统一部署,立即召开线上微信支部大会,第一时间贯彻传达上级指令,动员一线党员船员站在春运应急反应和疫情防控最前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在宁波航标处疫情防控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船管中心党支部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跟进、责任上压实,认真落实5项措施,积极稳妥、科学有序地做好各项防控工作。一是禁止外来人员上船,谁值班谁负责;二是每天做好全船清洁消毒工作,尤其是公共区域绝不放松;三是每日组织船员体温监测,异常情况及时 告;四是全员配置口罩,并提醒时刻防护;五是全员快速排查与湖北的接触情况。
同时,为避免交叉感染,党支部号召党员干部、党员船员带头值班,统筹安排减少换班频次,带头落实信息 送、船上防疫消毒等工作;号召全体船员保持通信畅通,保证应急出航随叫随到,制定防疫期间相应应急预案,确保疫情防控和航海保障“两不误”。
2月3日是春节后返岗第一天,船管中心5名值班人员中3名是党员。带头值班的党支部书记李学龙,再次召开微信支部大会,组织党员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共克时艰,并对下一步防疫和航海保障应急工作提出要求。各位党员纷纷在线表态:一切听从指挥、服从安排,在疫情防控和应急任务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始终在防控疫情和航海保障一线高高飘扬。
紧急复位漂移航标
随着宁波航标处辖区内舟山、杭州湾等海区港航企业相继复工复产,海上航行船舶逐渐增多,航标被撞概率也进一步增加。
2月11日,宁波航标处工作人员从航标监测系统中发现,岱山海域秀山大桥L4灯浮漂移。此海域通航环境复杂,尤其是桥区海域灯浮漂移给附近通航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宁波航标处处长唐庆友立即部署、靠前指挥,即刻给岱山航标站和船管中心下达指令,既要做好防疫工作,又要全力履行航保职责。
当日15时,“海巡16401”轮紧急抵达指定海域,经搜寻,在岱桥311灯浮附近发现该灯浮。考虑到该区域海底有输油管道和输电海缆,小型航标船无法开展拖拽作业,决定将该漂移灯浮临时系泊在岱桥311灯浮上,并切断漂移灯浮电源,待次日大型航标船起吊复位。与此同时,船管中心做好各类起吊作业前期准备,并对船舶防疫工作提出上船测量体温、戴好口罩、每天消毒两次、公共区域门把手重点消毒、船上互不串门等七点要求。
12日上午,宁波航标处在防疫期间应急反应的主力船舶——“海巡163”轮出航前往岱山海域开展应急抢修。该船为海军部队移交的英雄船舶,素有雷厉风行、能打胜仗的优良传统,这也是军民融合的生动实践。接到任务后,该船在14时顺利靠泊岱山码头,并于次日候潮抢修岱山风电场L5灯浮。
“要立足当前,集中精力把疫情防控工作做扎实做到位、打好阻击战,同时有力有序做好辖区水上交通安全保障工作,打好总体战,将防疫工作和航标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确保实现双赢。”唐庆友表示。
准确抛设沉船标
2月17日,连云港籍干货船“神洲19”轮在舟山大鱼山北侧海域沉没。事故发生后,肩负宁波舟山港航海保障重要使命的宁波航标处立即启动应急设标预案,并在第一时间根据沉船概位设置沉船虚拟航标。
时值疫情防控期间,“海巡163”轮大部分船员还未复工。险情就是命令,接到应急任务书后,船管中心立即启动应急反应程序,通知船员到岗。与此同时,宁波航标处迅速着手相关防疫工作,对船舶场所严格消毒,对船员逐一测量体温,并确保口罩等防护用品发放到位,做到防疫不松懈。当日16时,抢险所需物资——灯浮、锚链等完成运输和过驳作业,顺利装载至“海巡163”轮。航标组立即进行航标灯器的调试、能源配置、设备安装等工作。
经再三检查,确保防疫工作到位后,18日8时许,“海巡163”轮紧急驶往事发水域。经过4个多小时的航行后,“海巡163”轮到达沉船水域待命。根据上海海事测绘中心扫测出的沉船位置,宁波航标处随即调整设标方案,确保沉船标抛设到指定位置。
当日15时,“海巡163”轮接到抛设命令。随着船长曹盛的一声令下,船员和航标员投入到紧张的抛设工作中。水手袁海华的任务是要对卸扣的连接处进行电焊,尽管有着多年电焊经验,但他还是不敢有半点马虎:“所有的环节都不敢有疏漏,否则航标漂失将给过往船舶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16时10分,“海巡163”轮吊机将沉船标高高吊起,在大副的指挥下缓缓抛入海中,沉船应急设标任务顺利完成。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应急抢修也是命令,航海保障履职也是责任。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统筹安排工作,确保防疫期间航海保障工作平稳有序,各类应急措施落实到位,努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