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城管商圈中队潘学谔
56岁坚守城管一线
“干一行就要干好”
56岁坚守在城管一线,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牵头制做便民服务手册,方便市民群众;建立商户微信群,发动商家主动参与城市管理;利用业余时间义务维修李村商圈座椅等公用设施;巡查中发现路面钢钉头、翘起的地面砖、街角垃圾桶外堆放的垃圾、电线杆上的小广告等跟和同事一起处理或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处理;义务规整乱放的共享单车,让市容秩序更美观……李沧城管商圈中队的潘学谔有33年党龄、27年军龄,在部队2次立功13次受嘉奖;11年敬业工作在城管一线,总想着“多为市民做好事”,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城管老潘”。
周镪介绍,李村商圈中队的辖区面积虽然只有0.4平方公里,却有600多家大小商超、店铺,占路经营、乱摆乱放、乱贴乱挂、乱搭乱建、乱设广告等都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内容,管理难度大。特别是在夏天,由于摊贩众多,规范起来很耗时间和精力。
每天坚持步行执法好几个小时巡查商圈,从不讲困难求照顾;5天一个夜班,从不缺勤。这样的工作强度对于队里年轻的同事来说尚且可以,但像潘学谔这样年过半百的人,身体上还是有些吃力的,但潘学谔没有抱怨和懈怠。在他看来,这就是工作,这就是使命,用他自己的话说,“穿上了这身制服就没有‘做不到’的权利。”谈及如何看待城管的辛苦,潘学谔朴实地说:“调整好心态,热爱城管,干一行就要干好。”
文明规范注重程序
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
2006年,45岁的潘学谔从部队转业到李沧城管。一线城管执法工作内容庞杂,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潘学谔扎实学习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承担了中队一半以上的案件文书,从未出现疏漏和差错。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他程序规范,说理透彻,秉公执法,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在维护的法律法规权威性的同时,及时化解矛盾消除误解。
在各级组织的政治理论、执法专业考试中,他多次名列中队第一,几乎每次都是优秀。他不仅自己用心学,努力学,还主动帮助别人学,把自的作业笔记无私地提供给同事们借鉴参考,热心交流心得收获。在他的带动下,年轻的同志增加了信心,减少了惰性,中队学习的氛围变得更加浓厚。
潘学谔业务熟练,深入了解商圈各家商户情况,对有困难的商户多给与帮助。他对商圈各个季节城市管理侧重点、各家商户容易存在的问题、有了问题哪家商户偏理智哪家商户易激动等情况做足功课。
强化服务创新管理
“城管+商户”共建共管
城市管理工作转型,从方法简单到文明规范、从管理随意到注重程序,潘学谔都能积极调整,主动学习,始终走在先进管理模式的前列。李沧城管商圈中队创新实施了“城管+商户”共建共管的新招数,潘学谔主动与商家建立微信群,发动商家主动参与城市管理,实行新的“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秩序、包不出店经营,建立长效自主管理机制。
在微信群发布恶劣天气注意事项、防汛等公共信息、户外广告安全隐患、创城文明宣传、文件征求意见等,发布问题整改建议,引导其他商户有效自查,提高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主动性、自觉性。共建共管模式下,促进道路整洁有序、门店经营规范整洁、广告牌匾设置有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