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人认为,相较接骨板,髓内钉历史短,属于内固定物中的小辈。
可是小编查找各种文献,细究历史,发现髓内钉与接骨板在相近时期出现,
其设计理念甚至比接骨板略早一些。
具体可以参考《高植耗材–创伤骨折内固定物的发展史》。
髓内固定的历史
1841年普鲁士外科医生Dieffenbach采用于骨折部位钻孔并置入象牙钉的方法
治疗骨折。
1875年,德国医生Hein用象牙做成髓内钉进行了大量实验性研究。
1875-1886年,Socin和Bruns用象牙钉治疗长骨干假关节。
1886年Bircher用同样方法治疗早期新鲜骨折。
1880年美国Nicholas Senn在动物实验性股骨颈骨折中,采用象牙及钻孔的牛骨作为髓内钉进行髓内固定,1889年应用于临床获得成功,并推广应用于肱骨干骨折及假关节的治疗。之后髓内钉的构想逐渐形成。
1910年北美骨科医生Lilienthal采用铝制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
1913年Schone用银制髓内钉治疗前臂骨折。
1916年英国Groves设计了带孔钢管、十字形钢棒及实心圆钢棒等不同型号的髓内钉。
1937年美国Leslie V Rush和H Lowry Rush兄弟二人对一严重开放的粉碎性Monteggia骨折脱位采用斯氏钢钉固定,手术获得成功。
1939年,德国的Gerhard Kuntscher首次 道使用V形髓内钉治疗骨折,并在俄芬战争中大量使用。接下来Gerhard Kuntscher在髓内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现代髓内钉之父“。
1941年,三叶草形截面的GehardKuntscher髓内钉(梅花针)面世。
20世纪50年代后期,早期交锁髓内钉出现。
1964年,GehardKuntscher用抗腐蚀钢材制作V型髓内钉。
20世纪70年代,许多不同类型的髓内钉出现。
20世纪80年代后期,带锁髓内钉逐渐取代其他类型的髓内钉成为主流。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大量使用髓内钉。
现在髓内钉的运用多在肱骨、股骨、胫骨及其他部位。据统计,创伤骨科手术中,髓内钉比例高达21%。
随着髓内钉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研究表明,欧美发达国家治疗长管状骨骨折,髓内钉应用率达90% 以上。同时其适用证也已不仅仅局限于长管状骨的骨干骨折,主要包括:1.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2. 开放性骨折;3. 病理性骨折;4.骨折畸形愈合后矫形;5. 骨不连。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