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线上的“慢火车”

在设计时速为350公里的高铁线上,有一辆“大黄蜂”,每天时速4公里“蜗牛般”行进。

11月19日,在河南滑县浚县站(规划名)内的高铁轨道上,23岁的王昊轩正站在“大黄蜂”的车顶,和同组的5名同伴一起,对高铁接触网进行检修。

当前,郑济高铁郑濮段正在进行全面静态验收。

作为保障高铁安全运行的生命线,对线路接触网的检修要求极其苛刻。长达几百公里的接触网,小到每颗螺栓、螺帽,都要进行“地毯式”的排查。

“所有接触网已检测;所有螺栓已就位;结果已全部记录。该段检修完毕,等待前移!”随着车顶的指令发出,在完成150米区间的检测后,检修车再继续向前移动150米。

根据检修任务量,王昊轩和他的同伴们通过“检修列+作业车+车梯”等多种模式,也至少要用1个多月才能完成郑濮段197公里的里程。

而在静态验收结束后,郑济高铁郑濮段还要通过联调联试、安全评估和国家验收等环节才能达到试运营条件。

不论酷暑还是严寒,接触网都要一米一米地进行检测,每一颗螺栓的力度和角度,也有标准要求,丝毫不能出错。高铁接触网最大的敌人就是恶劣天气,尤其怕冰冻。因此,安全帽、绝缘手套、安全带就成为了检修工人们的标配。

作为河南“米”字高铁网的最后一笔,郑济高铁郑濮段的通车运行将使河南成为全国首个完成“米”字高铁网的省份,全省也将在2022年上半年正式步入“市市通高铁”时代。

“今天天气特别好,能晒着太阳工作,可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候。”在王昊轩看来,能够为家乡的“米”字高铁建设作出贡献,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当复兴号以时速350公里呼啸而过时,背后是一趟趟“慢火车”和无数的王昊轩们,对接触网、信号灯、站房站台等沿线所有设备的“精细化”检验维修。

今天的慢,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快。

ID:jrtt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1年 11月 11日
下一篇 2021年 11月 1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