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牌也即军用识别牌。每一位美军胸前都佩戴狗牌,是美军现役必配的配置,用于士兵的身份识别;它是一套(两张)不锈钢薄板,两张尺寸都为5cm X 3cm,主牌有一条24英寸不锈钢的长颈链,而副牌有一条4英寸的短颈链。两张都加上黑色消音垫圈(当然您可以要求配上不同颜色的消音垫圈),是军事爱好者的必备收藏。
狗牌的产生
军人身份牌最早出现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当时在林肯所领导的北方军队里,参战官兵为了能使自己的身份在伤亡时得到尽快确认,纷纷私下购买或制作了5厘米见方的牌子,在上面写上或刻上自己所属部队的番号及本人姓名,用绳索或细皮绳串起来挂在脖子上或装在衣袋里。当时的身份牌仅仅属于官兵的自发行为,大多是纸质的,也有木质和皮质的。战斗中如有官兵伤亡,救护队就可根据其身份牌上的记载,很容易识别出伤者血型、亡者姓名,为快速救护伤员赢得时间,为准确辨别阵亡遗体提供依据。虽然这种身份牌质地粗糙,做工简单,但它却开创了世界军事史上军人佩戴身份牌的先河。
狗牌作为正式装备
最早把身份牌作为正式装备配发官兵的是美国。1916年,美国为驻法国的海军陆战队员正式装备了身份牌,要求所有军官和士兵在执行野战任务时必须挂在脖子上。在其它时间,可以佩戴,也可以保存在安全处。从1918年开始,美、英军队还为每位参战官兵编制了一个代码出现在身份牌上,官兵称之为军号。开始时是一人一枚挂在脖子上,战争末期增加到每人两枚。当官兵阵亡后,其战友会把阵亡者两枚身份牌中的一枚放入死者嘴里,另一枚随死者衣物一同包裹,供善后人员根据身份牌上的记录妥善处理。当死者无法及时运回国内安葬时,救护队员也可以带走一枚身份牌作死亡证明。官兵退役时,一枚需要上交所在部队统一保管,另一枚可由个人终身保留。
狗牌的发展
二战初期,各国军队对身份牌又作了新的改进。形状由圆形、六边形和八边形改为椭圆形或两边为拱形的长方形,材料上也用铝合金取代了铜、铝,链子也由布条、细皮绳改为珠串式的铝合金链条,使身份牌更加坚实耐用。 1939年德国为军人统一发配了身份牌,二战期间,日本也为官兵统一配发了铜制身份牌。 二战时的美军各军身份牌的外形都不一样,这给后勤保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狗牌正式定型
但二战时的美军身份牌有一个缺点,就是各军种的形状都不一样,陆军偏小,陆战队与海、空军的大小也不一样,这给后勤保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于是,到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军各兵种的身份牌都改为统一的形状及尺寸,同时边缘上的缺口也消失了,比起二战时的身份牌,这种统一的身份牌有了很大进步,特别是其材质采用不锈钢,比铝合金更加坚固耐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