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整整一个多世纪,滇越铁路一直作为一个国际化的符号存在着。
早在1903年,滇越铁路在修建之初,因其卓绝的设计和浩大的工程,西方媒体就将其和1859年修建的苏伊士运河、1903年开凿的巴拿马运河并列放在一起,并称为“世界伟大的人类三大工程奇迹”。
百年前白寨大桥施工现场
百年前滇越铁路施工现场
7月26日到28日,纪录片《滇越铁路·生命的故事》登陆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受众,通过英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俄语五种语言再次聆听滇越铁路的故事,品读多姿多彩、开放祥和的云南,品味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红河。
滇越铁路,挂在悬崖上的路
碧色寨
纪录片《滇越铁路·生命的故事》总导演周卫平是土生土长的云南红河人,餐桌上父辈们的闲聊杂谈、街头巷尾的奇闻异事,甚至小时候的睡前故事里的只言片语,让他从小就对滇越铁路有一种血脉相连似的迷恋。
《滇越铁路·生命的故事》总导演周卫平
滇越铁路
滇越铁路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存在:它源自中华民族经历的苦难,有着“一根枕木一条命,一颗道钉一滴血”的痛楚;但这条铁路也给云南、甚至整个中国带来了工业文明的曙光,把云贵高原与海洋连接在一起。
百年前滇越铁路白寨大桥
1910年,法国和印度的铁路公司联合出版《滇越铁路》一书,该书称滇越铁路“云南段的铁路修建在当时可以说是一所公共工程实践的大学校。”
1913年,云南选送欧美的留学生,就完全取道滇越铁路出国。
1915年12月,蔡锷将军沿着滇越铁路北上发动震撼中国的护国运动。
1928年的深秋,17位年轻人从云南各地顺滇越铁路南下,在芷村站下车,翻过山冈,走进密林深处的查尼皮村,秘密召开了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
抗日战争时期,滇越铁路成了中国唯一连通海外的交通生命线。
百年前滇越铁路的蒸汽机车
作为一个影像的记录者、传播者,纪录片《滇越铁路·生命的故事》总导演周卫平说自己有责任把滇越铁路这段历史再重新做一次梳理:
在空间上,滇越铁路从云南高原湖泊滇池之畔一直延伸到越南北部之滨最终触及太平洋;在时间上,滇越铁路穿越百年的岁月风霜,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昆明
河口火车站
“只有当我们站在人字桥上,去俯瞰下面奔流的河流的时候,才知道当时那种工程的悲壮,以及施工的艰险。”
滇越铁路人字桥
滇越铁路上著名的人字桥飞越急流,飞跨绝壁,是一座纯钢结构铁路桥,由法国工程师保罗·波登根据应用力学原理设计,在当时属于尖端技术。后来,在保罗·波登1922年的首版著作《铁路教程》中,多次将滇越铁路的建设,尤其是人字桥的建设作为范例。在人字桥建成20多年后,于1930年再版的《铁路教程》依然提到了滇越铁路和人字桥的历史……
开远,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越南河内龙边大桥
历史学家林超民、探险家金飞豹、作家何真、王洪波、剧作人王跃的加盟给片子拓展了广阔视野。
百年之间,云南铁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条运输能力更大、装备更现代化,与东南亚铁路网相联的钢铁运输大动脉已经联通中南半岛。
昆明东
滇越铁路,这条被誉为“活化石”的铁路其客运功能已被取代,如今仅承担货运的任务,但至今仍蜿蜒在中国滇东南的崇山峻岭之中,至今仍是越南国内一条重要的经济命脉。
昆明火车东站
滇越铁路是独特的文化线路遗产,中国、法国、越南在历史的长河中交汇,在“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中,滇越铁路是唯一的跨国工业遗产。
滇越铁路
作为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先锋,CGTN倡导“同样的世界,不一样的 道”,努力以提供多元视角,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和世界。
老火车
当下,滇越铁路经过的红河州,昆明市铁路沿线的城市和乡村呈现勃勃生机,百年工业遗产彰显出价值。
开远1909广场
记录是为了更好的回忆,回望是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CGTN选择纪录片《滇越铁路·生命的故事》,是在用国际的语言唤醒人类的共同记忆,从标识一个百年的国际符号开始,用更为宏大的视角去展望未来,去思索明天:超越地理、时间和观念的限制,用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历史,用更开放的心态去直面过往,文明不同,文化相异,故事发生在不同的时代和地点,讲故事的语言南腔北调,但所有的故事都必然围绕人展开,围绕人民的福祉展开,因为一条钢铁的桥梁,山和海最终相遇,铁路沿线那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那一幅幅世俗多情的生活场景,无一不在告诉世人,生命相通,命运相连,放下过往,重在当下,百年滇越铁路已经被时代赋予新的内涵,生命和生命紧紧相联,从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到穿越百年的滇越铁路,再到一带一路合作共赢、命运与共、共同繁荣的倡议,共同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家园,是所有生命共同共通的心愿。
(视频)
图、视频:云南广播电视台周卫平工作室
主 编:盛雪梅
终 审:卢 钢 胡 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