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作为重庆沿长江出渝的首条高铁,郑万高铁传来新消息。3月1日10时30分,在重庆市万州区天城隧道施工现场,随着第一组500米长钢轨稳稳落下,郑州至万州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郑万高铁)重庆段全面进入铺轨阶段,这为郑万高铁重庆段全线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500米长高铁轨道运输铺设难度大
郑万高铁全线采用500米长钢轨铺设,是用100米定尺长的无螺栓孔新钢轨,通过闪光焊接锁定成一根超长无缝线路。一次性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这样的超长轨道能够有效地防止钢轨的热胀冷缩,减少列车与钢轨接头的震动,保证高速列车的行驶更加安全,旅客乘坐更加舒适。不过要铺设在山高坡陡的重庆三峡地区并不容易。
“郑万高铁重庆段全线隧道比占92%,长大坡度30‰超过30公里。”成都局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李洋介绍,运送超长轨道存在沿线通信信号盲区路段多、长轨运输困难等问题,为此,铁路部门组织参建单位开展技术攻关,解决了500米长轨经既有有砟客运专线运输难题,研究制定了装载技术方案、牵引重量、牵引方式、运行速度等关键指标,有力保障了长轨经渝万客专安全运输抵达铺设现场。
自主研发机组提高铺设效率
“为了提高铺装效率,我们自主研发了能够同时铺设四条轨道铺设的机组。”十一局三公司郑万铁路项目副经理卢向荣介绍,以前钢轨铺设采用单线铺轨,当一条线铺设完成后,铺轨车回到车站后,重新进行调车作业,再进行第二线铺设,这次全国首次投用中铁十一局研制的BLCP型本邻两线长轨铺设机组,机组配备的新型自动导向装置,可对长钢轨进行自动导向,使长钢轨进入相邻待铺线路,实现单线运输双线铺轨,作业效率大幅提升,并有效解决了“邻线断道则停铺”的难题。
为有效确保铺轨运输和现场施工安全,中铁十一局投用了自主研发的施工综合指挥调度管理系统。即使在长大隧道内也可实现通讯定位,系统还实现了施工计划申 审批、行车及施工安全预警、岔开向监测、车站定位、调度命令智能筛选、列车运行图计划与实际可绘制等多项功能,实时监控长轨装卸情况,及机车车辆在郑万高铁沿途车站的车行轨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