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拼图”1毫米精准对接!老外给“中国智造”点赞

3月14日,由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孟加拉国单点系泊项目采用自主研发装备,在30米深海底实现大尺度三维膨胀弯1毫米精准对接,并顺利通过压力检测,标志着相关技术已达领先水平。

海上单点系泊系统是可供海上油轮不停靠码头就可进行原油装卸的“浮动式码头”。其中安装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关键工序就是两处膨胀弯的对接,它是“镶刻”在已安装海底管汇和海底管道之间的最后两块“拼图”。相较其他海域,孟加拉湾海域面朝印度洋,为开放性海域,流速大,涌浪大,水下能见度仅为10厘米,每个平潮期仅有1小时水下作业时间。关键安装及连接工序的80%以上工作,必须于水下30米处完成。

项目经理孙碧君介绍,重达40吨的膨胀弯在水下晃动能量巨大,安装过程中,需要主吊机、履带吊、多台控向绞车、法兰收紧器同时作业,法兰之间的螺栓紧固精度必须控制在1毫米内,否则管道就会有泄漏风险。

为攻克这一难题,针对复杂的海底地质条件,建设者研发了神龙3号多功能开沟机。针对膨胀弯的精准测量,自主研发高精度法兰测量仪、水下定位系统、液压式自动回填装置、法兰海外专业的螺栓拉伸器等装备,提升了作业效率和成功率。

项目顺利实施获得了孟加拉国能矿部、德国监理和美国船级社代表的称赞。孟加拉国项目业主方来电,祝贺项目“卡脖子”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对项目建设团队克服诸多困难、积极推进项目建设表示感谢。

孟加拉国单点系泊项目对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促进南亚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施工内容包括建设单点系泊系统、罐区和站场等设施,以及铺设220公里长的海上及陆上输油管道。项目建成后年原油处理能力达450万吨,将大幅缩短当地原油卸载时间,同时避免原油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原油转运成本和损失,极大保障孟加拉国能源需求和经济发展。

项目实施过程中,属地化员工占比达60%以上,促进了民心相通;在当地修建三个临时码头以及与之配套的16公里环岛路和2公里进场路,促进工程建设同时,缓解了当地交通和码头运输压力;在管道沿线途经的村镇开展爱心捐赠、知识宣讲等公益活动,共捐助3所小学校、22名教师、1911名学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2年 3月 9日
下一篇 2022年 3月 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