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地下连续墙+内支撑)

目 录

一、 编制依据 1

二、 施工准备 1

三、 工艺流程 3

四、 施工要点 4

五、 质量控制要点及检验标准 17

一、编制依据

序号

名称

备注

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18)

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

4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11)

5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6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12)

7

《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14)

8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

9

《地下连续墙结构设计规程》

(DBJT15-13-95)

10

《广东省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

(DBJ/T15-20-97)

11

《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

(DBJ-15-60-2008)

12

《地下连续墙施工规程》

(DGTJ08-2073-2010)

二、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1. 组织项目部进行图纸自审,熟悉图纸内容,了解施工技术标准,明确工艺流程。
  2. 参与四方图纸会审,由设计进行交底,明确设计意图。
  3. 组织编制地下连续墙、格构柱及内支撑专项施工方案。

(二)材料准备

  1. 地下连续墙

钢筋、模板(木模或钢模)、钢板、白铁皮、焊条、超声波检测管、粘土、接头箱、导管。

  1. 格构柱

护筒、钢筋、钢板、粘土、导管。

  1. 内支撑

钢筋、模板、木枋、钢管、塑料薄膜、对拉螺杆、PVC 套管。

(三)设备准备

常用机械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规格型号

备注

1

挖机

若干

/

导槽开挖

2

成槽机

若干

SG60

地下连续墙成槽

3

旋挖桩机

若干

SH280

格构柱成孔

4

冲孔桩机

若干

CZ-80

成槽、成孔

5

履带吊

若干

/

钢筋笼、格构柱吊装

6

直流电焊机

若干

BX1-500

钢筋笼焊接

7

等离子切割机

若干

/

钢板切割

8

滤砂机

若干

/

泥浆处理

9

制浆泵

若干

/

泥浆配置

10

泥浆泵

若干

/

泥浆循环

11

经纬仪

若干

/

测量放线

12

全站仪

若干

/

测量放线

13

水准仪

若干

/

测量放线

14

黏度计

若干

/

泥浆黏度检测

15

比重计

若干

/

泥浆比重检测

16

洗砂瓶

若干

/

泥浆含砂率检测

17

测绳

若干

/

成槽(孔)深度检测

常用机械设备工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工效

备注

1

成槽机

SG60

5~6h/20m

可入强风化岩成槽

2

旋挖桩机

SH280

5h/20m

格构柱成孔

3

冲孔桩机

CZ-80

4~5h/m

中风化、微风化岩成槽

4

直流电焊机

BX1-500

6~8 台/幅

制作一幅钢筋笼

备注:各类机械均选用一种常见规格型号进行说明

(四)现场准备

  1. 施工前现场场地完成“三通一平”工作,地下管线、地面废旧建筑物等均拆除完成,临水、临电已接驳到位并能满足施工需求。
  2. 综合考虑拟采用设备型号参数,在场内修建临时施工道路,满足大型机械设备及材料运输车辆通行。
  3. 在基坑中部设置泥浆池,分三级贮存,采用 240mm 厚灰砂砖砌筑,内侧抹灰,地面以下 1.5m,高出地面 0.5m,分为新浆池、循环池和废浆池。泥浆池体积应按照每日成槽方量的 1.5~2 倍进行设置,以满足现场施工需求。

三、工艺流程

地下连续墙及内支撑施工工艺流程

四、施工要点

(1)地下连续墙施工要点

1、测量放线

在原基准点和水准点的基础上建立现场施工控制网。

2、导墙开挖

内外导墙间净距比设计的地下连续墙厚度大 40mm,净距的允许偏差为±5mm,轴线

距离的最大允许偏差为±10mm。

3、导墙钢筋绑扎

钢筋型号、长度间距要求准确,采用双根绑扎丝绑扎牢固。绑扎时需预留下一幅导

墙钢筋施工接头(预留钢筋接头需错开 35D)。

4、导墙模板安装

导墙模板采用 10mm 钢板和 10×100mm 槽钢背楞制作,模板的拼缝、错台控制在 2mm

以内。模板中间撑采用φ32mm 钢筋焊接的钢支撑进行支护,间距 1000mm 布置。

5、导墙混凝土浇筑

浇筑必须对称分层浇注。分层厚度为 400mm,边浇注边振捣,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

器振捣。振捣时须做到快插慢拔,让气泡排除,振捣时间为 20~30s(严禁翻浆)

6、导墙养护拆模

浇筑后表面采用塑料布覆盖保温,持续洒水养护至达到设计强度。导墙强度达到70%后方可拆模,拆模后在导墙内侧下部每隔 2m 加设 80mm×80mm 木枋支撑,上部每隔

2m 加设 C10 槽钢支撑。

7、泥浆配置及使用

一般选用优质粘土或膨润土制造泥浆,泥浆的性能指标和配合比,须通过试验加以

确定。

8、泥浆循环

泥浆使用一个循环之后,利用泥浆净化装置对泥浆进行分离净化并补充新制泥浆, 以提高泥浆的重复使用率。提高泥浆技术指标的方法是向净化泥浆中补充重晶石粉、烧碱、钠土等,使净化泥浆基本上恢复原有的护壁性能(比重 1.03~1.20、黏度 19s~30s,

含砂率<4%)。

9、槽段开挖

挖槽过程中,抓斗入槽、出槽应慢速稳当,根据成槽机仪表显示的垂直度及时纠偏。 挖槽时,应防止由于次序不当造成槽段失稳或局部坍落,在泥浆可能漏失的土层中成槽时,应有堵漏措施,储备足够的泥浆。根据场地地质情况,强风化岩层以上采用成槽机,

中、微风化岩层采用冲孔桩机配合成槽。

10、槽段检验

槽段长度允许偏差为 2%,槽段厚度允许偏差为+1.5%、-1%,槽段倾斜度允许偏差

1/150。承重墙槽底沉渣厚度不应大于 100mm,非承重墙槽底沉渣厚度不应大于 150mm。

11、清刷接头

刷壁上下反复刷动至少 10 次,直到刷壁器上无泥为止后,继续采用刷壁器对接头

刷壁 2~3 次。刷壁工具使用特制刷壁器,刷壁必须在清底之前进行。

12、清底换浆

钢筋笼下放完成后,混凝土浇筑之前,再次采用测绳对连续墙槽底沉渣进行检测,

若槽底沉渣超出 30cm,则采用正循环输送新浆入槽,控制槽底沉渣小于规范要求。

13、钢筋笼制作

钢筋笼采用整体制作,在通长的钢筋笼底模上整幅加工成型,整体吊装入槽。一般

在钢筋笼设置纵向钢筋桁架,钢筋笼的规格、尺寸按设计要求和槽段尺寸、接头型式、 深度要求进行制作。

14、钢筋笼吊放

钢筋笼吊放采用双机抬吊,空中回直。以一台大履带吊作为主吊,一台小履带吊机

作辅吊机。起吊时必须使吊钩中心与钢筋笼重心相重合,保证起吊平衡。

15、接头箱吊放

钢筋笼就位后,在钢筋笼工字钢接头处吊放方形接头箱,并用沙袋进行侧边回填支

撑。

16、导管安装

混凝土采用导管法灌注,导管直径一般选用 250~300mm,每节长 2m~3m,并配备 l~

1.5m 的短管以调整长度,各节导管之间尽量采用丝扣连接,并且连接处应加设橡胶垫圈密封,以防混凝土灌注时导管漏水。

17、混凝土浇筑

在槽段内同时使用两根导管浇筑时,其间距不应大于 3m,导槽距槽段端部不宜大于

1.5m,混凝土上升速度不小于 3m/小时,同时不宜大于 5m/h,相邻两导管内混凝土高差应小于 0.5m,控制导管埋深在 2~4m 之间。

18、接头箱顶拔

根据水下混凝土凝固速度及施工中试验数据,混凝土灌注开始后 3~4h 开始拔动。

以后每隔 30 分钟提升一次,其幅度为 50~100mm,混凝土浇筑结束 8 小时以内,将接头箱完全拔出。

(2)格构柱施工要点

1、放大样、设置定位撑

在加工平台上按 1:1 的大样放出钢格构柱角钢外轮廓线,角钢利用固定尺寸的马

凳进行定位、固定。

2、装配拼装单元

先进行单根角钢拼接,角钢之间用同型号角钢拼接,拼接长度为 500mm,拼接位置角钢接头对角错开长度不小于 2.0m,拼接角钢对接端部须磨平,端面应水平。单个角钢

拼接完成后,再利用两支角钢组成一个拼装单元。

3、组装连接钢板

在角钢上表面放线,定出钢板的组装位置,将钢板点焊固定在角钢上表面。为防止

焊接变形,先进行钢板与角钢的点焊固定,待全部拼装后再进行加固焊接。

4、格构柱组装

将拼装成型的单元吊至钢格构柱组装架上,竖向放置,内外沿和内定位桩靠紧顶死。

5、底部角钢固定

调整拼装单元的直度,用 U 字型钢将底部角钢定位。

6、第三面钢板定位安装

在组装单元角钢上表面划线,根据划线安装角钢间连接钢板,将连接钢板点焊固定。

点焊位置及焊缝长度、高度与前同。

7、翻身

第三个面的钢板点焊固定后,将组装单元翻身。

8、安装第四面连接钢板

按照前面的方法对第四个面的连接钢板进行定位并点焊固定。

9、焊接

钢格构柱组装完毕后,进行焊接作业,为减少焊接收缩引起的构件变形,采取对称 焊及跳焊作业,即同时焊接钢格构柱的两个侧面同一标高位置的焊缝;在焊接钢板时,

间隔两块焊接,钢立柱拼接部位周边需满焊。

10、格构柱安装

格构柱与钢筋笼连接点主要设置在格构柱下 2.5m 范围内,在该部位上、下部设置

两个连接点,连接处的钢筋笼主筋与钢格构柱进行焊接,采用双面焊,焊缝长度不小于 5d。

11、格构柱的吊放

格构柱设置三个吊点,主吊钩用滑轮连接两个吊点,副吊钩吊第三点。吊装时,主、 副吊点将格构柱平行吊离地面,将格构柱子吊到离地面高约 2m 的位置,始终保持格构

柱底部不和地面按触。

12、混凝土浇筑

开始灌注第一斗混凝土时,导管下端离孔底控制在300mm~500mm,且在第一斗混凝土

投入后埋入长度应达到 0.8m 以上;导管埋深不少于 2m。水下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 不得中断。提升导管时应避免碰挂钢筋笼。

(3)内支撑施工要点

1、场地平整

土方大开挖至支撑梁底 100mm 标高处,人工平整梁底土方,夯实;如遇淤泥质粘土,

换填后平整夯实。

2、垫层浇筑

场地平整到位后,浇筑 100mm 厚 C15 素混凝土垫层,宽度为梁宽+200mm(梁两侧各

扩 100mm)。

3、测量放线

根据梁中心线,在垫层上弹两道墨线,即梁边线和模板控制线。

4、塑料薄膜铺设

垫层磨光、找平后再铺设一层塑料薄膜,以便后续垫层凿除。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1年 10月 13日
下一篇 2021年 10月 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