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安全智能监测

监测背景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许多都市用以解决交通堵塞问题的方法,地铁在许多城市交通中已担负起主要的乘客运输任务。从2006年开始,地铁人员的伤亡总数开始明显增加,事故折射出的是安全施工监测技术和手段的不足,以及施工安全管理和监管力度的欠缺。地铁实时在线监测主要针对以下两个阶段:施工阶段:对地铁进行健康监测(收敛、沉降、水平位移等),通过监测了解施工方法和施工手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及时调整施工工艺,保证施工安全,实现施工过程中不间断的监测关键部位和采集关键参数;运营阶段:对区间的水平及竖向位移进行连续、精准监测,从而掌控地铁在运营过程中区间变形特征和规律,达到信息化监测的目的,当变化数值超过预警值时可及时 警,相关部门可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服务范围

安全智能监测传感器+采集传输模块+智能监测云平台+专业施工安装+售后服务

监测主要内容

1. 拱顶下沉降;

2. 隧道内部净空收敛;

3. 围岩压力;

4. 钢拱支撑应力;

5. 隧道外周围地表沉降;

6. 隧道外周围地面深层沉降;

7. 隧道外地下水位;

8. 表面应力监测。

▲地铁监测示意图

地铁施工期智能监测

序号

监测内容

监测设备

1

拱顶下沉降监测

多点位移计,单点沉降计

2

隧道内部净空收敛监测

拉线位移计,激光测距仪

3

围岩压力监测

压力盒,钻孔应力计

4

钢拱支撑应力监测

表面应变计,轴力计

5

隧道外周围地表沉降监测

静力水准仪

6

隧道外周围地面深层沉降监测

多点位移(沉降)计

7

隧道外周边位移监测

拉线位移计

8

隧道内初衬或二衬锚杆监测

锚杆应力计,钢筋计

9

振动监测

振动传感器

10

隧道外地下水位监测

水位计

地铁运营期智能监测

序号

监测内容

监测设备

1

拱顶下沉降监测

单点沉降计,全站仪(测量机器人)

2

隧道内部净空收敛监测

拉线位移计,激光测距仪,全站仪(测量机器人)

3

表面应力监测

表面应变计

4

隧道外周围地表沉降监测

压差式静力水准仪

5

隧道外周围分层沉降监测

多点位移计,分层沉降计

6

隧道外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滑轮式固定测斜仪

7

隧道外地下水位监测

水位计

主要依据

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18);
2.《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 490-2007);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911-2013);
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DB11-995-2013);
5.《地铁隧道工程盾构施工技术规范》(DGTJ08-2041-2008);
6.《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13);
7.《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9.《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

10.《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 202-2013)。

实现功能

1.自动化监测:打破传统监测模式,攻克隧道技术难点,对拱顶及周边收敛采用自动化监测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隧道在线监测,全方位保证隧道整体施工/运营安全;
2.无线传输:系统实现无线传输,无需长距离布设线缆、光缆;
3.信息化处理:实现数据信息化管理,相关人员根据不同的权限登入系统可实时在线查看项目情况,打破与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关联共享;
4.信息变化趋势分析:将数据采集结果及时分析,得出结构物的安全状态及变化趋势;
5.多重预警:当结构物出现异常时,会触发预警进行 警,可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将预警信息及评价结果告知用户,及时掌握情况;

6.多终端查看:支持手机、PC等不同终端进行查看,真正做到运筹于帷幄之中,掌控千里之外。

典型监测案例

1.西安地铁3号线;

2.武汉地铁2号线;

3.广东中山广珠城际铁路;

4.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

5.长沙地铁2号线;

6.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

7.武汉地铁3号线。

▲长沙地铁2号线支撑轴力监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2年 3月 11日
下一篇 2022年 3月 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