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构件叠合板技术交底

第一章 目的

1.1 明确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制工作内容及生产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生产作业。

1.2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PC叠合板生产作业。

第二章 编制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生产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

2.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14-2003

3.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 JGJ/T152-2008

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12

5.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JGJ/T 27-2001

6.钢筋混凝土用钢(第 1 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17

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 2 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18

8.热轧圆盘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14981-2009

9.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95-2003

10.冷轧带肋钢筋 GB 13788-2008

1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BT51231-2016

12.建筑工程生产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01

1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50107

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2014

15.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 50164-2011

1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

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666-2011

第三章 生产准备

3.1 按设计图纸做好材料计划及准备

3.1.1 审图,按设计图纸要求及工期做好各种材料模具计划;

3.1.2 钢筋备料加工、混凝土强度配合比设计;

3.1.3 模具种类、型号、数量计划;

3.1.4 预埋件及套筒、吊钉、螺栓种类、型号、数量计划。

3.2 工装

预埋穿孔芯棒、线盒、锁管、预埋件、风道孔、磁盒等。

3.3 电器工具

电动扳手、振动棒、电闸箱、线轴等。

第四章 工艺流程

4.1 工艺流程

台模安放超平 台模清理 、侧模清理 组侧模 侧模涂刷脱模剂 安装埋件(芯棒、线盒等) 底模涂刷脱模剂 安装绑扎钢筋 调整保护层 压杠安装(自检)隐检 (专检) 合格拍照上传,填写隐检记录 混凝土浇筑 部件位置复合 原浆搓平拉毛(埋设信息卡) 垃圾清理 蒸养 脱模强度试块试压 拆侧模、(拆除预留孔洞工装螺栓 )清理侧模 吊点标记、安装方向标记、脱模起吊、脱出芯棒 装车倒运 修补工位 自检合格 验 合格手持终端扫描盖章 按楼按层入库码放。

4.2 台模稳固抄平

底模支托稳固,水准仪抄平,台膜底部抄平,板面平整度2mm,垫片点焊连接,以防垫片滑脱胎膜翘曲。

4.3 底模、侧模清理

4.3.1 清理侧面立板和转角处的混凝土残余;

4.3.2 平台底模需彻底清理干净(全部平台,不是只清理使用部位);

4.3.3 清理模具侧模基准面的上下边沿,利于抹面时保证构件厚度要求;

4.3.4 收集清理的混凝土废渣,并运送到渣土堆方点存放或转运。

4.4侧模涂刷脱模剂

4.4.1 需涂刷脱模剂的侧模应在组模、绑扎钢筋骨架之前涂刷,严禁脱模剂涂刷到钢筋骨架上;

4.4.2 侧模面积小,脱模剂涂刷时宜用毛刷,减少涂刷时掉落浪费;

4.4.3 脱模剂涂刷要均匀;

4.5侧模组装

首先将侧模螺栓孔与模台螺栓孔对齐,调整侧膜顺直度,然后上紧固螺栓。螺栓要全部上齐,不得遗漏。模台无孔位的地方采用磁盒固定侧模固定后检查尺寸。

4.6 安装预留穿孔、线盒等

4.6.1 采用措施筋井子形固定左右前后位置,上压形式固定预留穿孔及孔洞位置(与网片筋连接);

4.6.2 保证电器盒下表面与底模上表面平齐,所有预埋件不允许倾斜,所有预埋件下口需密封严实,以免进浆。叠合板线盒锁嘴按图方向放置、线盒连接螺丝处胶带缠严,不得进灰浆;

4.6.3 安装埋件过程中,注意不得污染模板。严禁埋件有漏放、型号放错或位置放错的现象。

4.7脱模剂涂刷

4.7.1 侧模组装完毕,清理底模涂刷脱模剂;

4.7.2 脱模剂宜采用滚刷或棉布类物品倒退着涂刷,脱模剂无论使用油质型还是水质型。均需均匀涂抹在底模上;

4.7.3 脱模剂涂刷要均匀到位,不得有积存现象和擦拭的痕迹;

4.7.4 涂刷后的模板不得踩踏,不得随意放置其它杂物影响混凝土表面色泽。

第五章 钢筋加工安装及绑扎

5.1 钢筋下料

5.1.1 剪切成型的钢材尺寸偏差不得超过±5mm,保证成型钢材平直,不得有毛茬;

5.1.2 剪切后的半成品料要按照型号、规格分类整齐地摆放到指定位置,并挂好标识。

5.2 钢筋骨架绑扎成型安装

5.2.1 钢筋绑扎或焊接前应熟悉图纸,划好钢筋位置、间距、规格等;

5.2.2 绑扎钢筋网前应仔细核对钢筋料尺寸,不合格的钢筋半成品不得使用;

5.2.3 绑扎钢筋网片时使用正确的桁架筋,对应构件设计型号,且保证所有外露钢筋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5.2.4 与预埋穿孔部件等发生冲突的钢筋按图折弯绕过,不得随意剪切;

5.2.5 绑扎完毕成形的钢筋骨架或网片需挂标识。

5.3 调整保护层

钢筋安装完毕,调整保护层:

叠合板最底层钢筋净保护层15mm。使用专用垫块,垫块位置、数量按梅花状布置,间距不大于500-600mm,垫块要求牢固有效。

5.4隐检

5.5.1 检查构件规格型号、尺寸;

5.5.2 检查钢筋规格、尺寸、保护层厚度;

5.5.3 检查线盒、锁扣、预留孔规格、位置、钢筋外露尺寸;

5.5.4 填写隐检记录;

5.5.5 合格拍照上传。

第六章 混凝土浇筑

6.1 混凝土工程

6.1.1 浇筑混凝土时,采用长板条将桁架筋覆盖,避免混凝土落到桁架筋上。流水线生产时靠模台振动,固定模台生产时,混凝土浇筑采用灰斗布料,手持50振捣棒振捣。每棒间距250-300mm;

6.1.2 注意混凝土布料厚度;

6.1.3 振捣时间视混凝土表面无气泡,泛浆,平整为宜;

6.1.4 加强边角振捣质量;

6.1.5 混凝土强度严格遵照图纸要求;

6.1.6 及时清理外露钢筋处渗漏的灰浆及模台上的其它杂物;

6.1.7 每个模台独立蒸养的需做脱模试块1组。

6.2 混凝土表面处理

6.2.1 用塑料抹子或木抹原浆搓平,做到表面无外漏石子,外表面无凹凸现象,等待拉毛处理;

6.2.2 侧模板的上沿要清理干净,避免边沿超厚或有毛边,清理干净桁架筋上的混凝土;

6.2.3 复查埋件数量、位置、尺寸。如发现安装错误及时纠正;

6.2.4 调整外露筋尺寸及弯钩方向。

6.3 混凝土拉毛

6.3.1 拉毛时间视混凝土坍落度大小而定,拉得早了,混凝土会慢慢合璧,迟了会拉不出,所以,要根据实际和经验而定;

6.3.2 使用专用工具,拉毛深度4-6mm;

6.3.3 孔洞周边2-3cm,及标识位置抹平;

6.3.4 拉毛要求顺方向,不得随意而为,桁架筋部位同样也要拉毛。

6.4 埋设信息卡

6.4.1 埋设信息卡。 叠合板信息卡安放在构件指北针方向,距边缘50mm左右,信息卡要埋入混凝土中,上表面与混凝土面齐平,清理信息卡表面灰渍,保证信息内容齐全字迹清晰。

6.5 蒸养

执行公司蒸养制度,混凝土拉毛后进入养护窑,控制各阶段升、降温度,恒温保持50℃~55℃,不得爆蒸,做好蒸养记录。

6.6 同条件试块试压

拆模之前需做同条件试块的抗压试验,试验结果达到20MPa以上方可拆模。

第七章 拆模、脱模

7.1 拆模

7.1.1 拆卸模板时严禁使用重物敲打模具侧模,以免模具损坏或变形;

7.1.2 拆模过程中不允许磕碰构件,要保证构件的完整性;

7.1.3 模具侧板拆卸下来后清理轻拿轻放,并整齐地放在构件侧旁(不得影响构件脱模)待下次支模。

7.2 脱模起吊

7.2.1 叠合板起吊强度要达到20M Pa以上时方可起吊,并使用专用起吊架,使用起吊架前检查吊索具是否完好,各吊点必须按设计标注位置挂钩并用红漆做出标记。起吊前观察各吊索是否均匀受力及吊车是否与所吊构件垂直,待一切就绪方可起吊;

7.2.2 叠合板起吊至100cm左右,敲出穿孔芯棒,卸穿心棒要用垫木保护。及时清理收集防止丢失。

第八章 养护

8.1 蒸汽养护:

8.1.1 蒸养之前需静停,静停时间以用手按压无压痕为标准(初凝)。严格控制蒸养升温、降温幅度及时间,升温15℃/小时→50度(恒温6-8小时,恒温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降温15℃/小时→拆模,蒸养过程要设专人测温并做好每个阶段的蒸养记录,蒸养记录要真实,拆模时温度与大气温度相差不超过15度方可拆模。以免因温度控制不佳致使构件外表面开裂;
8.1.2 混凝土浇筑完毕,如采取集中蒸养,要在混凝土拉毛后苫盖塑料薄膜,待混凝土达到初凝时洒水养护,进行蒸养时,要按第一条要求作业,严格控制各阶段升温、恒温、降温的要求,不得爆蒸;
8.1.3 使用苫布苫盖时,构件顶面要与苫布有不小于200mm的空间,便于蒸汽流通。

第九章 修补

9.1 临时码放修补

9.1.1 临时码放在修补架上,码放支点,构件四分之一处(构件长度方向);

9.1.2 对于外观有气泡、表现龟裂或不影响结构的裂纹、局部破损,轻微漏振等现象,可冲洗后进行修补,修补处要保证与周边平整度、颜色一致,棱角分明;

9.1.3 修补方法按照公司构件修补方案施工,材料专用修补料。

9.2 构件(脱模检)、修补、打磨、倒运

检查:拆模后的构件要及时进行预埋各种部件及尺寸的检验,脱模时对外观检查,检查项目有构件平整度、缺棱掉角、预埋部件及孔洞等脱模后的质量情况。外露筋尺寸、规格等,并做好缺陷记录及一次合格情况。

根据检查结果做如下处理:

9.2.1 对有严重缺陷的构件(如埋件漏放、错放,特别是影响到构件受力的缺陷)做 废处理;

9.2.2 对于外观有气泡、表面龟裂或不影响结构的裂纹、局部的破损,轻微漏振等现象,可进行修补,修补处要保证与周边平整、颜色一致,棱角分明;

9.2.3 对于平整度超差或外形尺寸超差及边角毛边处要进行打磨处理。要求打磨处要平整光洁、棱角处无飞边。

9.3 自检合格 专检入库存放

9.3.1 自检合格后。 质检部门成品检验,检验合格手持终端扫描盖章。填写成品检验记录;

9.3.2 成品库管手持终端扫描入库,按楼按层码放;

9.3.3 码放支点为吊点位置,多个吊点类型的板,支点在构件的长、宽各1/4处,木方水平上下垂直,木方厚度统一,最底层垫通长木方。如果使用钢底托,最底层使用20mm橡胶或牛筋板,4m以上的板最底层在钢底托两侧的两道横撑处垫4点;

9.3.4 最底层支垫用通长木方;

9.3.5 使用码放架存储位置相同;

9.3.6 装车码放同库存方法。

第十章 装车外运

10.1 低速运行,不得猛拐,防止构件倾斜;

10.2 支点在吊点位置,上下层垫块在同一条线上;

10.3 根据运输路况及叠合板面积大小,运输码垛层数按实际情况装车;

10.4 如果使用钢底托运输,最底层使用20mm橡胶或牛筋板,4m以上的板最底层在钢底托两侧(500)的两道横撑处垫4点。

第十一章 特别注意事项

11.1 各吊点位置按设计位置用红漆做出标记,以便安装吊运时明确挂钩位置;

11.2 叠合板侧模为花纹钢板拆模后构件不需要冲毛处理,清理花纹钢板面时注意清理干净不留死角;

11.3 注意模板图中吊点位置

11.4 施工过程中模具、工装存在缺陷时要及时修整;

11.5 叠合板预制厚度均为60,桁架筋制作高度为75,外露高度38;

11.6 与有孔洞的钢筋要按图纸配筋图施工,不得随意切断或斜放绕过洞口;
11.7 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叠合板底层钢筋净保护层15mm;
11.8 注意线盒线管、锁管处混凝土,要低于线管、锁管,不能将线管、锁管部分埋入混凝土中;

第十二章 文明生产

12.1车间保持清洁整齐,下班提前 5-10 分钟进行地面清洁、设备保养、规范物品摆放。车间地面不得有积水、积油、尘垢;

12.2车间内管路、线路设置合理、安装整齐、严禁跑 、冒、滴、漏;

12.3车间内管沟盖板完整无缺,沟内无杂物,及时清理,严禁堵塞;

12.4车间内工位器具、设备附件、工作台、工具箱、产品架各种搬运小车等均应指定摆放,做到清洁有序;

12.5车间照明,严禁长明灯,长流水;

12.6对废弃的油料、油棉布、油手套应与其他生产垃圾分开收集、统一处理;

12.7坚持现场管理文明生产、文明运转、文明操作、根治磕碰、划伤、锈蚀等现象,每天下班要做到设备不擦洗保养好不走,工件不按规定放好不走,工具不清点摆放好不走,相关记录没填写好不走,工作场地不打扫干净不走。

第十三章 安全生产

13.1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经常开展安全活动,开好周例会,不定期进行认真整改、清除隐患;

13.2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按规定穿戴好劳保用品,认真执行安全生产;

13.3特殊工种作业应持特殊作业操作证上岗。 学徒工及其他学员上岗操作应有师傅带领指导,不得独立操作;

13.4生产、检验记录即使填写,班后认真检查,清理现场,关好门窗,对重要材料要严加管理以免丢失;

13.5非本工种人员或非本机人员不准操作设备。重点设备(如数控设备、中控室),要专人管理,卫生清洁、严禁损坏;

13.6消防器材要确保灵敏可靠,定期检查更换,有效期限标志明显;

13.7加强事故管理,坚持对重大未遂事故不放过,要有事故原始记录及时处理 告,记录要准确,上 要及时;

13.8发生事故按有关规定及程序及时上 。

交底人

被交底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2年 5月 21日
下一篇 2022年 5月 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